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2023-06-26 17:12:43 123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19521028日,毛泽东出京视察途经徐州,刚下火车就提出听汇报。徐州市负责人表示,事先不知道毛主席要来,没做准备。毛泽东说,我就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针对照本宣科式的汇报,他甚至明确表态: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毛泽东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耐人寻味,给人颇多启发。

听汇报,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常见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听汇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听什么、怎么听,却颇有讲究。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汇报场面:人人桌面上一叠打印工整、装订整齐的材料,然后汇报者逐字逐句照本宣科,而听者则煞有其事地看着稿子,例行公事地洗耳恭听,有时听得昏昏欲睡、云里雾里。这种简单的我念你听的汇报架势,人们似乎早已经见怪不怪、熟视无睹。然而,效果怎么样?不由得让人疑惑满腹,大大地打个问号。

汇报前先有个准备,当然是可以和可行的,它有利于打有准备之战,并且让汇报时话题更集中、更紧凑和更充分。但也有一些人往往会用力过猛或准备过度,变成了尽说那些经过一再打磨的正确的废话,满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个性,更没有棱角;有的还常常说那些虚与委蛇或顺杆爬的场面上的话,说些应景式的套话、空话、拜年话,既没有信息量,更谈不上含金量;还有的尽说那些空洞无物、毫无用处的官话、假话、忽悠人的话等等,这样的汇报实质上已经沦为心照不宣的走形式,变得毫无意义了。听没有准备的汇报,会因为没准备而不刻意去雕琢、去粉饰、去加工,更原汁原味。这样的汇报更有内涵和质量,更显难能可贵。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往往是一种考试,考平时的积累和储存,考临场发挥和反应能力,更考心态。没有准备的汇报,并非真的毫无准备,它是准备在平时而不是临时,是平时功课做得足、功夫下得深而不是临时抱佛脚、临门射一脚。这种考试往往是突然的、即兴的,有时抑或是随意的,但都是有指向、有目标的。这种考试往往考你平时是否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事、肚里有货、手里有牌;考你能否做到信手拈来、张口就来,所以它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现实中,不乏有的人平时工作不用心,整天蜻蜓点水、轻飘飘,不调查研究、不思考问题,经常情况不明、毫无头绪,结果一问三不知、一考便露馅。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恰好是试金石,甚至是测谎仪,让汇报者水平高低、工作好坏一览无余、一目了然。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说到底也是对会风、文风和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的有益改进。我们的实际生活、实践活动是生动的丰富的,我们的会风、文风也应该生动丰富起来,生硬、僵化、死板和呆滞不应该是汇报者固化了的一副面孔。汇报会从来不应该只是一种样子,要有套路但别掉进套子,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就是摆脱套子限制的一种努力和尝试。让汇报会开成听真话、取真经、摸真情、求真知的会,开成解决问题、务求实效的会,让汇报者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既受激励、又受鞭策。

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不容易做到,但既然有诸多好处,就应该下决心去做。只要下决心、用真心,有时甚至用打瞌睡,以示反对,或敲桌板,以示拒绝,就一定能够实现和做到,达到预期目的。

 

来源:七台河日报  作者:徐文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07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4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