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13082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乏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 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 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摘编自陆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13082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983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