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范文: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13312字

2023-09-22 05:16:53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范文: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13312字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包含多种类型的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建构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起到了增强文字美感的修辞效果。梳理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主要类型,阐明这些隐喻在结构上的主导-从属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说明它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转变,会发现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新的理论总是伴随新的话语,新的实践也要求我们敢于说前人未曾说过的话。因此,透过隐喻分析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维护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一、理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的隐喻视角

学界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时普遍更重视内容而非形式,比如各种意识形态的具体主张、意识形态代表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话语权力的运行机制等,研究这些内容更多是为了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但我们也会发现,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仅表达形式来看就比较耐人寻味。

(一)研究现状回顾与评析

学界从隐喻角度出发对意识形态进行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理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参考,相关方面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也有一定量的成果,梳理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类别。

第一类是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运用的隐喻。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普遍从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深入阐释,其中最具启发的观点是指出科学论证和修辞并不是对立关系,隐喻作为修辞往往在论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建筑隐喻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原理的思想基础,尽管这种隐喻会更加突出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在不改变隐喻的情况下其实也可以理解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还有学者指出,马克思运用头足倒置这一隐喻表达了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评价,隐喻在哲学性论述中起着构建内容的实质性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作品中除了有从建筑隐喻出发理解意识形态的观点,还包含社会大气层的隐喻,意识形态作为大气层是一种虚体,既有独立存在的领域,也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多种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范文: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13312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40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266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