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3.思维的内涵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拓展: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
区别 | 内容 |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形式 | 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 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 | |
阶段 | 认识的初级阶段 | 认识的高级阶段 | |
特点 | 直接性和形象性 | 间接性和抽象性 | |
联系 |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
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全册核心知识50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90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