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河北廊坊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说美育是“用”,那么审美便是“体”。“体”是“用”得以实现的依托,美育功能的实现也应以审美活动的发生为前提。王国维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利害性的活动,而以审美无利害性为理论依据的美育,在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我们内心通常被一己之私利束缚着,然而在审美的时候,却能忘记私利,进入“高尚纯洁之域”,感受到一种“最纯粹之快乐”。这说明,审美心灵的纯洁高尚排除了个人利害这一障碍,从而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不过,美育这方面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浸染。
在王国维看来,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王国维怀疑德性可由伦理学来养成,正如美学不能培养出大艺术家一样。他发现叔本华在教育中非常注重“直观”,重经验不重书籍,而道德教育仅靠灌输理论知识或直接予以训诫将毫无效果,因为外在的知识和戒律根本不能推动人去行动,真正的道德源自人的德性。受叔本华的直观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王国维提倡“时时与以直观之机会,使之于美术、人生上得完全之知识”,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这里,“由内界出”应该不是指出自人的本性,而是指道德源自“人己一体之直观”,而“非外铄”指的是枯燥的说教和抽象知识的传授。
为人生寻求解脱是王国维倡导美育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知识的追求和实践行为总是与生活欲望、痛苦相关联的,而艺术却能使人从利害中超脱出来;艺术美优越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而面对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天才”才能超出利害。不仅艺术审美活动本身,而且艺术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读者获得解脱。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既描写出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痛苦,又提供了得以解脱之道。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年河北廊坊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685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