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河北保定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23-10-14 09:31:19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2021-2022年河北保定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

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用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有人在快乐之余不禁担心:“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当文本含义都被造梗和玩梗稀释,语言会不会变得空洞而浮躁?”相对于“绝绝子”等网络热词折射出的语言匮乏,“废话文学”的二次创作似乎更具有创造力,可“废话文学”信息密度很低,其本质也是另一类“无效信息”。适度玩梗怡情,奚落可以对抗空虚,但不分对象、场合地过度沉迷用此类文体表达自我,或许也容易被人评价“无聊”。现实生活里,大家并不会在文书或者合同中用“废话梗”,也很少干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网络平台上看似任性的“不好好讲话”,实则在“内卷”严重的当代社会,为情绪的宣泄与流动打开了一个出口,为平淡的生活增加调剂,“因为有趣,所以流行”。

“无意义”信息并非完全无用,戏剧化地颠覆常态,在滑稽的反差感中吐槽与自嘲,也是当代人的某种生活方式。当人们“不好好讲话”时,看似无意义的语句,或许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摘编自余冰玥《废话文学:为什么大家喜欢不好好讲话》)

材料二:

“但凡你这话有点道理,也不至于一点道理没有”“你一定行的,除非不行”……废话文学本无意占用公共资源,最近却走红了,占了很多热搜、流量、版面。作为网红句式,废话文学以讽刺和调侃的方式让人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在对惯性思维的解构中呈现或无奈、或搞笑、或反讽的情绪,通过对原有文本的吸收、转化形成二次创作,实现对垃圾信息的反击,引发大家的共鸣,因此成功“出圈”。

废话文学的戏剧效果来自预期的意外,尤其是通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的调侃,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当听到有人发表正确但没用的讲话时,就不禁想给个评价:“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既是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解构,更是对没营养的讲话的讽刺和调侃。“三人行,必有三人”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解构,“床前明月光,疑是明月光”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构等,都通过惯常逻辑的断裂、语义鸿沟中的落差产生了戏剧效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年河北保定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68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21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