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北京怀柔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②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③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且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
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④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
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⑤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
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取材于《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字利用上讲究文法是为了减少文字的“走样”。
B.说话时的辅助表情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补充文法的作用。
C.为避免误会,写作时要尽量依着文法写完整句子。
D.学外国语的会因书本上和说话时文法不同而痛苦。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出现“文字”,是因为人们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接触发生了阻碍。
B.文字所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这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C.完整的句子在说话时显得迂阔可笑,所以当面说话绝不能用完整的句子。
D.当有了电话、广播、传真的时候,书信文告等文字的作用就完全消失了。
材料二:
①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
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②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③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
且忘得舒服。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④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
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错认了人。
⑤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循规蹈矩。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年北京怀柔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686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