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由“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范文(4947字)

2023-11-16 13:05:46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研讨发言:由“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范文(4947字)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怎样实现这“第二个结合”?XXX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系统论述“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深刻揭示“第二个结合”的原则遵循和现实路径,对一系列根本性、关键性问题予以明确回答和科学阐释。我们要按照XXX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方法引领,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彼此契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深化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诞生于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的社会现实和思考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远隔万水千山,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联通,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从发展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更有现实的接洽融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华文化及其现实作为面临严峻的考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把来自中国的伟大创造—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研讨发言:由“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范文(4947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07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3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