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作文押题:《我以_____为知己》(范文16篇+解题思路)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__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1.先将题目填充完整。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解题思路: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
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中考语文作文押题:《我以_____为知己》(范文16篇+解题思路)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46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