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考点集训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4-02-15 10:08:18 128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考点集训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天”在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自然哲学的范畴,但它又同时具有道德哲学或人生哲学的内涵。张岱年说:“古代哲学中所谓天是有歧义的,或以指主宰之天,或以指自然之天,或以指义理之天。”他还指出古代先贤中,孔子、墨子、孟子及董仲舒都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宋明理学或讲天即理,或认为心即天,其要义都在强调天的独一和绝对。就是说,遵从“天”是对绝对客观外在的承认,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一认识,先秦时代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天下”观念。

“天下”观念的基本原理,就是“‘天下’万物都反映着并且要服从于‘天’的意志”及“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天下’”。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思想根源,是先秦“天下”观念中所表现的“周边民族集团与中原王朝同属一个‘天下’”的认识,这是“天”作为最高主宰的外在表现。由于“天”在道德上的内涵,“天下”观念还有另外一层道德上的必然,亦即“四夷”尊崇中原,具有道德上的合法性和优先性。甚至可以说,“天下”观念在早期中国首先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而存在的。当然,早期中国相对周边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天”的外延和内涵被普遍认同的客观原因。

古代中国对于“天下”观念的叙述,可以理解为道德与制度的系统构建。早期中国的“五服”及周的封建与宗法制,秦汉之后的羁縻、土司制度乃至宗藩制度,都是对于“天下”的制度构建。除了原本所具有的道德属性之外,“天下”观念亦因此成为一种维护秩序和安全的手段而被实用化。可以说,“天下”观念兼具道德与实用之二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由多层复杂内容构成的抽象的“天下”观念,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巩固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维度的“统合”功能。

一是“天下”观念使“华夷一体”或“华夷一家”思想有了理论根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势及立场,会使华夷之间既合又分。华夏及“四夷”族群,一方面彼此融合,另一方面又存在客观差别。当强调彼此融合时,即所谓“华夷一体”,是一种“合”的表现。当注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时,就会存在“华夷之辨”的分野。“华夷一体”及“华夷之辨”在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

二是“天下”观念推动了各区域族群的不断融合与统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受“天下”观念影响形成的“天下一统”政治目标追求,有助于各区域内部及区域 之间不同族群的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小而大不断滚雪球式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考点集训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1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480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