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杠杆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决办法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解决办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
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解决办法: 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带刻度)、钩码若干
课型:探究型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新课 | 1、(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2、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指甲剪、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 (展示观察图片:缝纫机、抽油机、显微镜)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 3、创设问题情景: 请用不同的方法把木板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要求现场演示(课件演示拔钉子的过程加深印象) | 根据生活经历,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需要提供的工具。
明白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 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课题。
再现生活情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
| |
探究杠杆
| 1、 认识杠杆 多媒体演示 撬石头的撬棒. 小时侯玩的跷跷板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 滑动的船浆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杠杆有什么共同点?且总结出 杠杆的特点 2、杠杆的七要素 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二力:动力;阻力 二臂:动力臂;阻力臂 3、 课件展示几种杠杆的实物图,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4、 示范画杠杆的力臂 | 通过比较它们使用过程的相同点,概括出杠杆的特点,由此总结出杠杠杆的定义
结合实物要能准确找出杠杆的七要素
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杠杆 | 通过观察事物和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 1、创设问题情景 演示:用直尺、双面刀片、橡皮擦、硬币组装一个杠杆,将直尺调整到平衡状态。改变硬币的个数及位置,再次调节平衡,由此引出 a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 b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引导学生按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平衡条件,且找出不平衡的原因。 课件展示设计表格及结论 | 观察演示小实验,并思考杠杆平衡有什么特点? 讨论:使杠杆平衡的方法 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课堂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探究结果。 | 通过这一过渡小实验,既可以激趣,又可以降低后面设计实验的难度。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 | |
小结、延伸 | 课件展示本次课主要内容 拓展: 1、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杠杆可以搬运巨大的石料? 2、 尽可能多的搜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剪刀,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在应用时有何不同? 3、分析指甲剪是否是杠杆? |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是如何利用杠杆搬运巨大的石料修筑长城和金字塔的?并说出从中体会到什么? |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9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582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