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 生命科学领域
第 1 讲 植物
一、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用感觉器官观察
1、感觉器官是人类用来观察周围的世界的身体之中的器官。
2、人类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
(二)用工具观察
1、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能使物体图像放大的装置,由镜柄和镜片组成,镜片由凸透镜制成。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每个放大镜的放
大倍数是一定的。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3)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
(4)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
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显微镜: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 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并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组合构成的光学仪器,现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
块都是凸透镜。
(3)显微镜的种类:
①光学显微镜。
②电子显微镜。
③扫描隧道显微镜。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①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②调节反光镜;
③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④将镜筒抬离载物台 2~3 厘米;
⑤放玻片标本;
⑥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注意: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倍数乘物镜的倍数,倍数越高,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电子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到 200 万倍。
(6)观察物体的细胞结构时,必须将它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制作玻片标本时要求薄而透明。
3、望远镜:
(1)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2)望远镜的发明者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3)望远镜的种类: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
二、观察植物的特征
(一)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1、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要由远及近、先整体再局部;还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2、观察植物的方法有:
(1)运用感官: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嘴尝、用鼻闻;
(2)借助工具:用尺量、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等;
(3)其他方法:画简图、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等。
(二)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1、我们的猜想
(1)整体慢慢变黄。
(2)从中间向边缘变黄。
(3)从边缘向中间变黄。
(4)从下往上变黄。
2、寻找证据的方法
(1)可以直接观察树上的叶子。
(2)可以收集树叶来观察。
(3)可以给收集的银杏树叶进行排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系列合集63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888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