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在社会加速运转的齿轮之下,我国乡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乡村记忆的渐隐也让乡村面临“乡愁”变“乡痛”的困境。传统乡愁能否与新农村兼容,如何让乡村记忆与时代共生,进而实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都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中提出了加速社会理论,他认为,从个体感知的角度看,生活节奏的加速表现为不断增强的时间贫乏、时间压力和令人感到紧张的加速迫力。而近年来,社会加速催生的现代性情感焦虑使传统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被重新提起,由此,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为乡愁的留存、呵护与活化提供了历史性的绝佳机遇。本文以xx市XX乡的“晒冬节”为例,从文化、人文、居住与传播角度探讨如何成功挖掘乡村记忆的“慢速生活”美学,并对其进行产业升级,在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新乡愁”的出场。
一、群内再塑:乡村“慢速生活”美学的复归
乡村记忆中的“慢速生活”美学符合加速社会现代人的乡村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代人的情感焦虑综合征,适合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在现代性的时间压迫下,都市人难以抑制地产生竞速与怀旧的矛盾情感,试图在现代生活与乡土回忆之间寻求一个中间地带,以田园牧歌的慢步调缓和不可抗的效率神话。当下,一系列慢综艺的热播使乡村景观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纯美的田园意象为加速社会吹来了清新之风,为乡愁的活化提供了新思路。XX市XX乡准确抓住乡村记忆中“慢速生活”的美学价值,对其畲族传统习俗晒冬进行产业化升级,打造独具特色的“晒冬节”,建立了一个功能全、辐射广、成体系的文化旅游专门区,让游客融入当地的独特乡情,短暂逃离都市生活,回归感受当下的情感态度。同时,XX乡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提高财政收益,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为乡村记忆的保留与呵护提供物质保障,让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有机联动。结合上述,乡村能够借助其“慢速生活”美学,契合都市人的乡村想象,与其建立实质性共鸣,使乡村记忆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为乡愁的活化写下新注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82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