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散文写了什么:人、事、景、物 为什么写:中心(关键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怎么样写:艺术手法二、散文中常见艺术手法(一)修辞
修辞 | 名称解释 | 艺术效果 | 修辞 | 名称解释 | 艺术效果 |
比喻 | 将A比作B | 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 拟人 | 把物当人写,将物人格化 | 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 |
借代 | 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达事物 | 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 夸张 | 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实作夸大或缩小描述以突显特征 |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
对偶 | 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 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与记忆 | 排比 |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 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增加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
设问 | 为引人注意而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 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 | 反问 | 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达正面的意思 | 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掀起波澜 |
反复 | 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出现,有连续、间隔之分 | 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强节点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 | 反语 | 又叫“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 | ①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②具有幽默感公众号 |
双关 | 又叫“一语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 通感 | 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 |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
(二)表达方式1.记叙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散文知识清单12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831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