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紧扣“书记”这个题眼就对了 53
15.述职报告写作十原则 80
22把握近十年对照检查的发展规律,让工作规范服务于查摆效果 123
一篇材料,对问题的分析、阐述是否深透,是体现文章水平的核心指标,考验的是真功夫。因此,下笔要像神箭手一样,不仅要找准靶心,真正抓住问题的核心;更要一箭穿心,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内容。不能像拍劣质电影那样,“戏不够,烟来凑”,用华丽的辞藻掩盖干货的缺失,隔靴搔痒,避实就虚,绕来绕去就是挠不到痒点、击不到痛点,这样文章就会平淡、乏力。这是我们起草材料要避免的。
如何把问题讲深刻?这里和大家分享五种方法。
一、“变化角度”出新语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并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都是连续吃败仗,如果说“屡战屡败”,暗含的是将帅无能,要么是时运不济,可能要军法从事;但换个角度,说“屡败屡战”,却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不服输的精神,没准还会“龙颜大悦”。
同样,对一个事物,如果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往往会得到既符合当前实际、又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这是因为,新的角度,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深度,是一种独到的眼光。就好像三国里的赤壁之战,曹操一路兵败,却一路大笑,别人只看到了眼前的“败”,他却看到了背后东山再起的机会,还能“胜”。
「案例1」一次起草单位年终总结大会讲话,第二板块是讲来年的工作重点。无非就是手段研发、手段运用、信息保障“三大业务”,官方的标准提法,就是大力发展手段、创新手段运用、做强信息保障,几乎成了套路,都听麻木了。旧话怎么出新?就要变化角度。三个观点:
一要力求“你无我有”,解决好“地位支撑”问题。大意:能力要靠手段来支撑,必须积极研发新手段、新技术,大力加强手段建设,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有了手段才有能力)。
二要做到“你有我用”,解决好“地位巩固”问题。大意:有了手段只是第一步,要积极创新手段运用模式,充分发挥手段效能,将手段转化为实际能力(用好手段才有地位)。
三要坚持“你用我强”,解决好“发展后劲”问题。大意: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扎实把信息保障做强做优,这是我们的“终端放电”环节,也是地位与作为的终极体现(赢得客户才有发展)。
角度一变天地宽。之前都是“老三句”(大力发展手段、创新手段运用、做强信息保障),是内部语境下的自说自话,我们要干什么、干什么、干什么。变了角度,跳出来了,到一个赛道上,有“假想敌”,这个语境下,业务究竟如何开展,就是三个着力点,“你无我有、你有我用、你用我强”,三个台阶“能力支撑”“地位巩固”“发展后劲”,就让人有了一种紧迫、顿悟之感。
二、“跳出五行”出境界
道教有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视野宽了,才能超脱。我们写公文,也要跳出“五行三界”,要有时代眼光,要有战略视角,要有全局观点,在大局之中、长远之上来研究和看待问题,这样出手的东西才会有境界、上层次。否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案例2」曾经阅研过一篇专业研究报告,巅峰之作,对苏东剧变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当时就被深深折服了,至今读来仍震撼不已。三个维度,摘要如下:
①报告从战略高度提出: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执政党出了问题;苏东共产党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坚定的政权意识,关键时刻自动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党必须保持先进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领导人物的个人作用是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等等。这些构成了具有战略高度的一系列重要观点。
②报告从思维广度提出:苏东剧变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战略问题。20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折性变化与苏东社会主义的兴衰密切相关,苏东剧变对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期的国际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报告从历史深度提出:运用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对苏东剧变进行再认识。苏东剧变后10年的实践,可以使我们再回头看时,对苏东剧变的历史看得更清楚;苏共70年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100年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苏东国家一度解决了“战争与革命”的问题,但在“和平与发展”的竞争中遭到失败。这就是不仅要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苏共的垮台,也要从千年大国兴衰的一般性历史规律,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现象。
战略高度、思维广度,历史深度,三个维度,纵论古今,形成了大纵深、大跨越、大联动,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钻打深井”出甘泉
研究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山重水复”之中,见到“柳暗花明”。有些材料平淡无奇、似曾相识、食之无味,可能不是文字不好、句子不美,往往可能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没有抓住最“本质”的东西。缺乏应有的敏锐和洞察,写出来的东西,很难有真知灼见。
要钻小口、打深井,抓住本质,华为人讲“力出一孔”,向着同一个垛口持续地、不间断地发力,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东西挖掘出来,上升为一种新的、深刻的、理性的东西,让人脑洞大开、瞬间顿悟,“人人都知道,就是没想到”“个个心中有,就是笔下无”。
「案例3」一篇研究外军信息化建设的报告,在谈及外军对信息化建设探索时走过的弯路时,阐述如下:
一是认识上有“困惑”。大意:某军的信息系统“烟囱式”开发,给后来的集成工作带来沉重负担。正在构建的某系统面临着是“推倒重来”还是“集成改造”的艰难选择,高层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二是技术上有“困难”。大意:由于计算机互操作和信息智能化等一批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海量信息得不到及时整合校验,指挥人员面对过量的信息显得无所适从,反而带来新的“迷雾”。
三是发展上有“困境”。大意:存在严重的军种利益之争,都强调自己的地位重要、需求迫切,争项目、争经费很激烈。如何解决“联合”问题、如何平衡各军种的利益,始终是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
就是紧紧围绕一个“困”字来挖掘,从认识、技术和发展三个维度,阐述了面临的困惑、困难、困境。“三困”,三个词语,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味,就会觉得,用得贴切、够味。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汉语博大精深,无论现实是什么状况,总有一款文字能够“击中”、“点透”。当然,选一个恰当的词,过程很煎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四、“厚积薄发”出洞见
归纳,是对事物长期观察、深入思考的一种厚积薄发,是体现材料思想水平,最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归纳,使每个问题乃至整个材料得到升华。归纳的过程,由浅入深、由术向道、由表及里,是感性到理性的一次飞跃,反映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决定材料的思想内涵,体现文章的理论水平。因此,靠的不是“写”,而是“想”,不是浮在面上的文字技巧。
「案例4」在一家教育集团当文秘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当地教育部门“办学者的担当与情怀”主题征文,题目为“坚守办学初心,成就学生梦想”。这个教育集团创办20多年了,成绩斐然,主要的事迹素材,大致是三个方面:
素材1:目标定位。面向的是高考下“中等考分学生”。尖子生、高分生,这是未来的科学家,但毕竟是少数,是名牌大学的事;但中等考分学生这个群体很大,把这些孩子培养“大国工匠”。对中等考分学生如何培养成才,集团还专门立项,出了研究成果。
素材2:办学理念。坚持办应用型大学,走高等职业教育道路,课程设置与产业、与就业紧耦合,非常接地气,也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这方面,成就非常显著,就业率达到98%,用人单位评价很好。
素材3:社会责任。办学所在地都是在边疆民族地区,比较穷,教育资源不足,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有了技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那么家庭就容易脱贫。社会对此赞誉很高,创始人还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分析上面三个方面的情况,我相应地归纳了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观点:
一、把握“低分”变为“高能”的育人目标。
二、践行“供给”衔接“产业”的教学理念。
三、扛起“扶智”拔除“穷根”的社会责任。
领导在审阅这三句话的时候,很满意,认为讲到了点子上。就是通过归纳,出结论,出思想,也出亮点。实际上,把这三句话想透了,观点出来了,每个观点下怎么阐述,就比较容易了。
五、“言简义丰”出高论
可能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要把问题说深刻,是不是一定要用很多字数?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定就能说透吗?或许,学术论文会是这样,但公文不能这样。不能因为怕受众听不明白、看不明白,就写成了“婆婆嘴”,要相信受众的理解能力。事实上,在这个语境中,是能够听明白的。当年,周总理邀请外国人看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请柬上介绍电影就一句话,“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太高明了!“大道至简”,要学会融会贯通,点到为止,适当“留白”,让心有灵犀、“一切尽在少言中”。
「案例5」某高级别论坛上讲信息化建设的专题报告,有一个板块是讲信息化建设的组成要素,这样写的:
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两大基本要素。在军事信息系统中,指挥控制是“大脑”,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是“神经”,信息资源是“血液”,信息安全是“免疫系统”。在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中,情报、侦察、监视是“耳目”,信息化主战武器装备是“四肢”。上述系统构成了一个从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到指挥决策、活力打击的信息化作战完整流程。
讲清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组成,非常复杂,是个很专业的事。这个材料这样处理,另辟蹊径,用人体的不同部位来比喻,避开了繁琐的专业化表述,既文字简洁、又讲得透彻,非常高明的写法。
文章是传情达意的工具,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没有立意文章就会失去灵魂,立意不高就不可能成为好文章。对此,古人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比如“文以意为先,意高则文胜”、“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文主于意,意多乱文”,等等。可以说,有了好的立意,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才会有依据。
那么,何为“立意”?依自己的理解,“立意”就是指作者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主旨、要揭示的道理。通俗地说,“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串联整个句篇的主线。一篇文章,必以意串;无“意”之作,必定神情散漫、杂乱无章,只是词句的堆砌而已。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一个好立意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应该把握好四个关键字:
一、“新”——跳出陈规,别开生面
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这样写道:“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称赞曹霸绘画技艺高超,使失去光彩的图画重放光彩,后引喻另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在文章的立意上,同样也应有这样的追求。
这里所谓的“新”,指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视野、提出观点见解要有新意,既可以是理论观点、社会热点、问题焦点、感情触点,也可以是基于更高站位而有新的视野、基于更新视角而有新的理解、基于更准切口而有新的发现,关键在于“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行文中,或运用逆向思维,道人之所未道;或独辟蹊径,发古今之新声,最终产生“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的效果。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
比如,有位厅级干部关于年终总结写了一篇题为《秕子避之》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一年一度,无论是“丰园”还是“荒园”,是“饱粒”还是“秕子”,都要写出一份总结来。无论过程如何,“饱粒”的“总结”自是“好写”,而“秕子”的“总结”就会成为“问题”。接着又写道:秕子,要有“秕子心态”,看到自己的不足,自身的弱项、短板,甚至是漏洞,成长为饱粒的潜力、空间,知“秕”而后“饱”,找到向饱粒跃迁的方法和路径;饱粒,也要有“秕子心态”,不仅要防止骄傲自满、由“饱”而“秕”,而且要“饱”之又“饱”,永葆饱粒本色。
这篇文章从“饱粒”和“秕子”这种自然现象出发,以此为引子,巧妙阐述了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因果关系,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人读后印象深刻、深受启发。
二、“高”——登高望远,拨云见日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唐初虞世南名作《蝉》一诗中的名句,其意是指“居高”而自能致远。拿到文章立意中来,“高”并非是唱高调、喊口号、讲大话,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认识具体的事物,把主题提到一定的高度并赋予其更深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骞有这样一个观点:“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就启发我们,在文章的立意中,要站在政治哲学、历史人文的高度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善于从小事细节中探寻蕴含其背后的哲理和道理,绝不能就事论事、见子打子。
比如,当代文学家矛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就是通过对白杨“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顽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等特点的描述,以此礼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再如,有篇关于纪律规矩的研讨发言,从《人民的名义》小说里一个细节切入,讲述了“高育良的两个学生送了他两块石头,一块是泰山石,学生侯亮平送的,泰山石敢当,笔锋遒劲;另一块是靠山石,学生祁同伟送的,据说开过光,到底儿却风化掉了”的故事,由此引申出“石头里有人格,石头折射党性。泰山石充满了担当,靠的是自己,满满都是党性。靠山石充满了欲望,把别人当做自己的政治资源,党性丧失殆尽。党员干部应怀抱泰山石,不倚靠山石”的观点。
三、“奇”——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应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无奇。就文章立意而言,所谓“奇”,就是给人以出乎意料、眼前一亮之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立意时,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巧于挖掘的妙手,能从易被人们忽视的“边角”中搜寻素材、加工提炼,进而形成自己新奇而独到的见解,从而收到尺水兴波、出奇制胜之效。
比如,有篇题为《光头强为什么可以收快递?》的文章,就是从成人不太关注的《熊出没》动画片切入,进而阐述了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通末端物流通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和观点,使人感到既新奇又好奇,极大激发了受众的阅读兴趣。
再如,有篇题为《我们拒腐的天然屏障》的研讨发言,巧妙地从地形对战争的制约和影响的角度切入,进而引申出党员干部应从“胆子小一点、自警多一点、择友严一点、嗜好少一点、心肠硬一点、算账精一点”六个方面,守好拒腐的天然屏障,令人心头一颤、拍案叫好。
四、“真”——将心比心,融入感情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真”是文章的价值源泉、生命力所在。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唯有“真实、真心、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正所谓,文无真便是空谈、武无真则成绣腿,科学无真则是迷信、信仰无真便成“两面”。
这就启发我们,在文章的立意中,必须把“真”作为生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心实意,写出真知灼见,切忌大话、套话、虚话满天飞,虚头巴脑、生硬枯燥地说事论理。否则,很难逃脱被人“弃之如敝履”的结局。同时,要有代入感,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以真情去打动别人,而不是矫情有余、故作姿态。这是文章具备感染力的根本所在,无论理论文章还是文学作品皆是如此。
比如,有位厅级领导干部在题为《是芬芳,就应当流香》的讲话中这样写道:
从过去到现在,我相信没有人会觉得屎应该更臭,我也相信人们一定会认为花应该更香。对应该把事情做好的人,而没有把事情做好,自然批评的更加严厉。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好,为了更好,你更好,我更好,大家更好!就是为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共同的事业更好!对越是亲近的人,越觉得应该做的更好,更加出色,当恰恰又没有做好时,自然也就批评的更加严厉。”“如果我批评了,严厉的批评了,能够推动你的工作,推动我的工作,推动我们共同的事业,我就会打心眼里觉得,这值了!批评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我批评了,严厉的批评了,依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你觉得憋屈,我也会觉得憋屈,你觉得不值,我也觉得是不值。如是,怨我,不怨你!因为,终究这是我的错!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应当流溢花香。如果你是一坨屎,就一直臭下去……
这段话,虽然不那么好听,甚至有些刺耳,但字里行间却体现出一个“真”字,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还有一位领导干部在题为《你们,远航高飞;我将,原路返回》的离任讲话中这样写道:
告别之际,脑海里泛起的,都是那些真正刻骨铭心的事。人的一生,所谓的刻骨铭心,一般两种,一曰爱情,二曰生死。爱情之所以刻骨铭心,缘于你与人性的反抗,或者叫你与你自己的反抗,在随性而为、纵情而作与纲常法度之间你来回挣扎,世上的抗争,唯自己与自己的抗争最是摄人心魄,足以取人性命。而生死之所以刻骨铭心,则是因为你与天地反抗,总想活着,不想死去,但又不得不死去,在巨大的悲观面前,所有的抗争就显出了奇特的悲壮。弘一法师最后留下的“悲欣交集”就是因为直抵生命的本质和真相,让多少人恸哭流涕。所以,真正的刻骨铭心,往往都与反抗相关。这两年工作中,为什么让我们刻骨铭心,就因为我们一直处于一种抗争的过程当中,我们与困难抗争,与问题抗争,与压力抗争,与天气抗争,与环境抗争,与时间抗争,与不良现象抗争,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常讲的奋斗……
这段话饱含真情、满怀深情,用走心暖心的话语,阐述了与同事的不舍之情,字句之间充盈着一股“真气”,使人深受触动,为之感伤不已。
我们常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是讲话作文要看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就要用不同的视角和方式。
有些同志拿一份工作总结打天下,所以总被领导打回来。主要原因,是工作总结使用的对象没有搞清楚。也就是说工作总结究竟要写给谁看?
年度工作总结也是要看场合看用途的。不看怎么用,结果写得很辛苦,却总是隔那么一层。因为不同的使用场合,对工作总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报给领导的工作总结,和你写个自己看的工作总结,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使用场合有很多种,但是总脱不了对上、对下和对己三种情况。
每种情况的对象要怎么把握?简单归纳为三句话:“对上要拔高,对下要表扬,对己要求全”。
01“对上要拔高”
意思是对上级报告的工作总结,站位要高、情绪要高、成效要高。
其中站位要高,是讲总结的时候,要站在上级的角度来总结自己的工作,即上级要求做什么,就认真总结什么。不少同志有一个明显的误区,总习惯按照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来写,而不是按照上级要求或者职责职能的要求来写,结果抓不到重点。上级反复强调要求落实的工作没写上,写了一堆你自己认为做得很好的工作。这叫做答非所问。就好比太太让你去买牛肉,结果你回来之后对太太说市场的土豆如何如何好,如何新鲜,而且打折很划算,牛肉的事情只字不提。结果你还想要太太表扬你土豆买得好,那不就是非分之想了吗?
情绪要高,说的是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表现要积极主动,敢于担当,而且要在总结材料当中体现出来。还是以太太接待买牛肉的事情为例。第一位按要求把牛肉买回来了,而且很新鲜,价格便宜,但是由于第附近的市场上没有卖,他跑了好几家才买到所以有点不开心,回家的时候,沉着个脸,把牛肉向太太身边一丢。第二位买牛肉的结果和过程和第一位的一样,但他回到之后跟太太讲,“今天附近的市场没有牛肉卖,但是为了太太能吃到好的牛肉,马不停蹄跑了另外的市场,比选了好几家,最后的这个你看又好又便宜。”两位先生相比,即使完成的工作质量相同,但是毫无疑问,第二位得到肯定的几率一定会更大一些。
成效要高,是指在总结和提炼成绩的时候,要对照上级的要求适当地拔高和延伸。这里的拔高不是要造假,不是要把你买的一斤牛肉写成两斤。而是要按照上级的说法去说。还以买牛肉为例。买回来不要直接往太太面前一丢,“牛肉买回来了!”而是要上升到买牛肉是为了减轻太太负担,分担家庭任务,关心关爱太太。“本来自己是很忙的,还想着要去加班,但考虑到太太平时照顾家很辛苦,所以尽管很忙,还是挤出时间去买了。希望可以给太太分担一些家务……”。同样买牛肉,但高度就不一样了,也更能维护家庭团结,营造和谐氛围。说不定太太一高兴,还多给点零花钱。
02“对下要表扬”
是讲在对下级单位总结工作的时候,要多些肯定和表扬。
对下的工作总结,一般用在年底工作表彰会、年初工作部署会、全域单项性工作总结会等场合。由于这类型场合更多的倾向于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激励斗志、鼓舞士气,所以一般情况下以肯定为主基调。对下的表扬也要注意讲技巧:
一是要着眼于激励大多数。不能表扬了少数而打击了大多数。所以表扬的代表要具有典型性,让大家听了服气,达到表扬一部分,激励一大片的目的。有次参加完一个全省的会议,有几个单位作为代表在上面做了经验发言,就听到会场有同志说,“某个发言的单位做得还不如我们好,能上去发言,大概是因为关系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产生了一个很不好的导向,认为你表扬不够公平。
二是表扬要充分到位。既然要表扬,就要让人家印象深刻。一般性的表扬、泛泛而谈的表扬,不一定能达到表扬的效果。下级的成绩做到9分,就要给足9分的肯定,不要打折扣,让人觉得不够诚恳,勉勉强强那样。对人少的小型的总结会议更要如此。
03“对己要求全”
意思是总结本单位、本部门、本人的总结,而且是给自己用的时候,一定要“求全责备”。
写给自己的总结,重点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一切奔着有利于工作改进和提升去。不要搞自我满足,以偏盖全,洋洋得意那一套,更不能捂丑护短,自欺欺人。讲成绩的时候要平实,有什么讲什么,不要“上色”,不要开“美颜”。成绩要少讲,重点总结经验,为什么会取得这些好的成绩,有哪些经验可以继承和发扬。对不足和问题要使劲找,对照上级要求、对照部门职责和岗位要求,一条一条找差距。成绩不讲没问题,问题不讲害死人。这是对待个人总结应有的态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要拔高,对下要表扬,对己要求全”讲的是工作要看对象,而不是要玩相权术、媚术,特别是对上要拔高,不是要“唯上”,不是要造假,而是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安排、关注重点去开展工作。这是由我们的行政架构形式所决定的,下级服从上级,才能使整个党和国家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结合笔者这么多年来撰写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工作的历程,分享一下撰写报告的经验。
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谁掌握了方法,就能提高效率。笔者在写作过程归纳了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六步写作法”,现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第一步,明确要求
每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地方的要求也不一样,吃透要求才能把握重点,不漏要点。上级的要求,一般都在下发的通知里,对述职内容、报告结构、篇幅长短等都有详细的要求,一定要认真研读。
所谓研读,就是要把通知要求认真读透,看上级的关注点在哪里?有什么意图。
笔者的做法是做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方便理解记忆,对照修改。
当然,上述这个图的表述,都是笔者提炼过的,一般通知不会讲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晰,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消化,使写的时候有个方向。
第二步:收集素材
素材收集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素材就是无米之炊,写不实、写不好。有些同学写的述职报告太虚,基本都是网上抄来的内容,就是没有充分收集素材。
要收集哪些素材呢?
1.单位年度工作总结,没有全面的年度工作总结,单项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都要,能反映今年工作的素材都收集过来。
如果是市或者县一级的述职报告,还要把各单位推进基层工作的材料都收集一下。
2.往年的述职报告,没有过去三年的,至少要有过去一年的吧。主要是掌握书记的风格、过去讲过的内容,特别是问题和计划。
3.书记的相关材料,比如向上级汇报的材料,本地本单位的工作汇报等。要理解,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不能单纯讲党建,一定要讲在全局工作中怎么抓党建。
4.顺带找一两篇同行单位的报告来参考。
第三步:消化素材
主要是对材料进行消化和按内容分类。大的要求来讲,内容是整体稳定的,2022年抓基层党建述职工作,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建设,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
2.思想建设,就是抓学习,特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果篇幅不够,1.2两点可以合在一起写,具体看上级要求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落实党建责任,抓好日常党务工作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织建设,包括“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建设等。
4.党建引领方面,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书记抓基层党建,最关键是要让党建在服务推动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写的一部分。因为起草的同志未必了解全局的工作,特别是在地方,一般由组织部门起草,对本地全面情况很难掌握得到。
正是因为这样,就更加要求这部分要好好消化。
5.其他专项工作。比如全面从严治党,本地特别重视的重大专项工作等。
对照上面5个方面,把素材中的成绩、问题和下来工作思路都分别找出来,可以剪切放在一起备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特别记住书记的关注点,对他重视的、常讲的内容,要重点消化。
第四步,起好提纲
确定要写的几大块之后,按照现有的素材,进行归纳,写出提纲。最好能够写到二级提纲再填内容。
笔者喜欢写到二级提纲的时候再动笔填。特别急的时候,也要把一级提纲打好,二级小标题可以边写边出。
如果一级标题对仗工整的话,二级小标题要注重错位。
提纲好比房子的框架,这个框架搭好了,文章成功一半。
第五步,填充素材
把拥有的相关材料,填到提纲里面去。看起来不难,但要用很简洁的语言,把丰繁的事情精准地表达出来,最考验提炼和概括能力。
很多同学在这一步做得不好。常犯的错误有提炼不够,文章冗长;取舍不对,抓不到重点;组织不好,逻辑混乱。
怎么做呢。这里分享一个给新闻取标题提炼法,就是假设这段素材是一个新闻,我要给它取一个标题。
新闻取标题,就是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标题里。
下面讲两个具体的例子。
1.积极跑办争资。多次就壮大XX集体经济和水利桥闸等基础设施修缮项目,积极对接省财政厅农业处,已达成意向,争取到专项资金500万元。
可以提炼为:积极跑办争取基础设施修缮专项资金500万元。
2.党建引领环境治理,千方百计普惠民生。开展主题党日,组织村街党支部开展“党旗引领,洁净家园”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企业党支部开展帮扶孤寡老人,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为群众做出表率。一是XX沿线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硬化,完成XX西“XX线”、西南“XX路”的全面亮化,打造“新景观”、“新节点”,培树“新典型”。二是重拳出击、严管严控,严厉打击店外经营;严格规范“一店一牌”,拆除清理违规牌匾和“牛皮癣”小广告;XX沿路安装警示桩、划停车位,搬迁XX、XX村2个占道农村大集,疏通了干线交通。三是撬动社会资金重点打造进XX景观街道,XX路、XX路新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125盏,悬挂宣传展牌200幅,XX景象焕然一新。
提炼后:党建引领环境治理。以“党旗引领,洁净家园”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等为抓手,严格清理,引入资源,大搞绿化、硬化、亮化,推动XX景象焕然一新。
这个方法下次我们再专题交流。
第六步,修改完善
写好初稿之后,一定要再读一到两遍。一是边读边顺语句,把疙瘩的地方改过来。二是对照上级要求,看看还有哪些重点没放进去。三是校稿错别字。等等。这一步也很重要,不要让前面的努力毁在错别字上,以小失大,不值得。
刚开始写公文,我们往往容易会走两个极端,要不是无话可写,毫无头绪,无处提笔,要不就是洋洋洒洒,任意发挥,废话连篇,毫无节制。
针对第一种情况,无话可写类,大抵就是积累的太少,或者说对于这个文章主题研究太少,唯一可做的就是下功夫去大量阅读相关文件,搜索参考类似文稿,结合单位具体实情,进行仿写或者改写,慢慢探索基本的套路和门道。
针对第二种情况,充分发挥类,首先恭喜你,你已成功进阶,已进入精装修阶段。但且慢,切勿被小小胜利麻痹了头脑。
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你,因为有时看似下笔千言,但是千言过多,必有几疏。毫无节制的发挥,往往会导致前后语意重复、废话连篇、重点被掩埋。同样,因为篇幅过长,驾驭起来就更加困难,常常是前面写,后面又写,或者说,段落之间、观点之间并未自然过渡,造成前后逻辑链中断。这就是所谓的,顾头不顾尾。
总之,毫无节制地像铺地毯一样的写法,常常会导致文章看似什么都提到了,但是句句又不在点子上,极大损害文章的逻辑连贯性、语言流畅性、观点集中性。这就好比是一个身着华丽、浓妆艳抹的女子,处处都是重点,但是妆容、发饰、服饰彼此之间却并不和谐,给人一种彩色马赛克的感觉。
其实,真正成熟的公文,应该是短、实、新的,尤其是讲话、致辞之类的文种。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干净的文章呢?如何使得自己行文能够更加干净呢?
从研究“不干净”开始
1.研读领导每一次的修改
每次公文提交领导审阅后,我们一定要做好跟踪“用户反馈”工作。首先看领导是否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真正思考,领导作为甲方的需求,和“产品”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并根据此进行下一步完善,掌握领导的基本风格。其次,要看领导在现场使用文稿时,是否有删改或者增加。如果是在领导审阅定稿后,现场发挥时,又删改掉的那些部分,绝大数是因为时间有限,基本跳过。这些往往就是“不干净”“不重要”的地方。
2.查看别人的“删改文”
在日常学习公文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快速提升的好方法,那就是研究“删改文”,简单来说,就是多看一些老笔头的修改稿。通过查看这类文章,我们就可以积累大量的学习案例,偷师别人的写作方法,仿佛是一个名师手把手带着你在写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不远吗?
3.勇于对自己的文章下狠手
学会了就要去应用,我们写完文章之后,如果有余力,就一定不要立刻出手,应该多做几次“批判者”,对文章进行几次严格体检,这个过程中,有几条可以注意:一样的观点,除非是呼应强调,尽可能做到只在一个地方出现;文章开头、段落前后的引子、以及结尾,更要简洁有力,切勿拖拖拉拉,铺垫许多,抒情半天,还未进入正题。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相信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实现从70分到90分的飞跃!
新年伊始,在与几位部领导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缺“写材料”的人。材料好不好,领导最有发言权,受众最有发言权,你认为好的,别人可能认为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自身而言,顶多算个半瓶水,也不是什么材料都能做到一稿就过,也有多次推倒重来的惨痛教训,今天,我主要借这个平台向领导同志们倒倒苦水,分享写材料过程的一些感受,谈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看写材料
1.写材料是自己和自己对话。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及纠“四风”的深入,组织一个班底、架着投影仪、一群人一起推材料的场景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寂寞”,寒灯照孤影,夜深人静、四下无人之时,唯有你的办公室亮着灯,泡着一杯浓茶,桌面散落着文件,满满的、像“刺猬”一样的烟灰缸,很大一部分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突然来了灵感,僻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打破了宁静。网络有一句名言,没有见过凌晨四点城市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想说的是,没有经历过通宵写材料的机关干部,不足以谈加班。以前各级机关经常流传一句话,晚上十点之前都是正常上班,十二点以后才是加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有人打扰了,才会全神贯注,才会进入忘我的状态,这时候大脑才真正运转,思想的火花才会进发,然后通过你的文字把领导想说的话、想听的话呈现出来,引起关注、引发思考,这才是写材料的必备“姿势”,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毅力和追求。
2.写材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现在很多同志把写材料“妖魔化”了,认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其实不然。我给不少机关的同志推荐过一本书《在峡江的转弯处》,作者陈行甲,一个网红县委书记,我敬佩他的为官之道,更敬佩他对于文字和写作的定位:“写作不是一个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真正的写作,不会是一种业务爱好,而是一种召唤。”试想一下,有的时候憋了老半天,终于想到一个“金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不是感觉很舒畅?如果你写的材料得到领导表扬,分泌的多巴胺不异于跑步和甜食,是不是心情很愉悦;如果领导在台上读着你写的讲话稿,可以阿Q地理解为领导代替你讲话,传递你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是不是很自豪?虽然加班久坐会放大你的腰围、加重你的眼圈,浓茶香烟会熏黄你的牙齿、稀疏你的头发,但快乐写作,你依然不会觉得点灯熬油是痛苦的。
3.写材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无论在坐机关还是走基层,对机关干部的要求就是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写材料是看家本领,写得好更是一门手艺活,也许就因此让领导发现了、得到重用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不会写。没有人生来就会写材料,吹牛时口若悬河,动笔时抓耳挠腮,讲得出来,写不出来,关键还是看得少、练的少。在座的每名同志都上过大学,当年高考有几个语文不及格?毕业论文答辩有几个不过的?2009年,我刚到组织部工作,写了几个通知后,领导找我谈,说“**,你快调副科才到组织部,材料是练不出来了,就多学学业务和沟通协调吧,以后也能独当一面”。但我就是不服气,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后面在组织部一干就是八年,愣是从打下手到主笔写汇报、讲话等大材料,就是坚持学出来的,平均一个月两至三次通宵熬出来的,这也验证了一句古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什么是好材料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看起来好像“好材料”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好材料”又有一个通用的、不成文的判断依据。《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文稿的基本标准有四条: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悟到的新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你对原理的理解是否到位;二要有一个精心挑选的例子,证明你已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三要有一个贴近的比喻,这就考验你是否吃透了原理,能否做到深入浅出;四要有与文件不同的语言。有位市长有个金句:一流的文章有新观点,二流的文章有新逻辑,三流的文章有新素材。“有新观点”,就是要“出思想”,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难得。思想性、指导性是文稿的灵魂所在,是制高点,是分量和质量。
达到这个要求很难,但我们要向这个标准努力。个人感觉,至少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要像,就是讲要讲得准,画要画得像,比如,写个人剖析材料,熟悉的人一读就知道,脾气性格、工作方式、语言习惯,确实在讲自己,画像画得比较准,这个材料就成了。要谁讲像谁,机关可能需要给不同的领导准备讲话提纲,不同的领导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工作习惯,那么我们就要主动适应领导的风格,而不是让领导适应你的风格。
二要新,素材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确保每次都有新东西,套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就是:写自己的材料,让别人抄去吧。去年半年全会的时候,总结半年工作,我们就没有按照惯例,按照常规思路写,而是总结了五个方面变化,最明显的是、最核心的是、最难得的是、最可贵的是、最现实的是,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年底部全会在总结一年工作成绩的时候就借用了这一模式。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我们不是反对“拿来主义”,但不能不加分析不加过滤的成段成段抄,要贴近单位实际,让人听下来、读下来,感到既熟悉又有新意。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新贺词里提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全会在工作指导要把握的几个方面中强调,“在细化计划上‘致广大’、在狠抓落实上‘尽精微’”,拓展解释了这句话的涵义,也更通俗易懂。
三要活,文无定法,要打破僵化刻板的文风的束缚,还文笔以自由。大家平日里,接触比较多的是汇报、总结材料,既好写,也不好写。好写,是因为素材充足,一年要汇报、总结好多次,组织部干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清楚,容易下笔;难的是,每次都要写出新意,要和别的单位汇报的不一样,确实不简单。那我们就要琢磨,领导关注什么,想要听什么。
四要美,我曾与部门里的同志交流,他们普遍认为上海片部队出品的文字材料质量很高,文风也很生动活泼。他们评判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材料里面“引号”很多。这个引号不是因为引用了多少领导讲话、名言诗句,而是比喻很多,很接地气。就好像大家吃惯了高大上的“粤菜”,突然上了盘“土菜”,反而觉得小清新,很爽口。大家都觉得**主任的讲话个个都是范文,每次都有金句,就是因为领导讲话一气呵成,没有刻意拼凑几层意思,有的地方举例子、讲故事,给人一种妮妮道来的感觉,讲者顺畅,听者舒坦。我们起草材料也要学习这种文风,好材料不是冷冰冰的,汇报材料更像是一种思想交流,讲话材料更像是一次集体谈心,语言要跟上时代不是追赶时墅,要力量感而不是打鸡血,略带一点文学范,让人回味、咀嚼。五要短,再好的材料,如果太长,也会让听者、读者感觉不耐烦。我们很多同志拟制材料的时候喜欢用长句子,一个逗号接一个逗号,有时甚至一句话二三十字,让人读完上气不接下气。要尽量用短句,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不罗嗦。之前参加组织部部在***组织的调研座谈,在引言部分就明确指出,“传承红色基因,说到底就是争夺思想和意志的‘上甘岭’,这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生死决斗”,“上甘岭”、“生死决斗”,言简意咳,既是工作汇报,又是表态发言,很有劲,领导听了自然放心。
第三、怎么写好材料
1.先学会走,再想着跑。就我理解,写材料分三个阶段:小学生作文、初中生作文、高中生作文。第一个阶段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题目是“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快乐的一天”,基本要求就是把事情经过说明白,但不是简单记流水账,还得通过你的描述感到是真的难忘、快乐。有两点需要注意的:一是照葫芦画瓢,得像瓢,别画成西瓜了,小学生一开始要求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们刚接触写材料也一样,仿照以往的材料写,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跑题,报告结尾就是“特此报告”,请示那就是“当否,请批示”;研究类文章,就是应该怎么该,就是“要什么什么”,经验类文章,就是主要做法是什么,一二三四。二是不要颠三倒四,在起草活动报告、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前因后果是什么,先干啥、后干啥,不能乱了顺序,比如说活动总结,那一般讨论就是党委怎么重视、怎么部署,活动怎么开展、有什么特色做法、好的方面,然后建立什么制度、取得什么效果;第二阶段初中生作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分段落和开始讲究语言优美性,小学生作文可以一段顺到底,初中生至少要分几个段落,有基本套路了。听起来挺复杂,其实一说大家都明白:就是要求对仗和层次。所谓对仗,有一句常听到的话“无三不成文”,起草一篇部署指导工作的公文或讲话,一般分三个段落,分别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再比如,汇报材料的结构就是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或者下步打算;所谓层次,就是要求起承转合,体现最清晰明了的文种就是研究类和经验类材料,包括汇报材料,读起来,就是“大观点套小观点”,“起”就是破题的话,为什么选这个标题,“承”就是过渡的话,怎么联系到工作实际,“转”就是要求的话,应该怎么做,“合”就是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领导经常讲逻辑起点、理论源点、实践落点。什么叫逻辑起点,就是为什么写这个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理论源点,一般都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上级党委要求中找到依据和支撑;实践落点,应该怎么办。第三阶段高中生作文,高考最多的就是议论文,议论文讲究思想性,要清晰的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以我们****全会工作报告为例,报告的主标题是“稳中求进谋发展、同心聚力向未来,为建设一流****组织部踔厉奋发积厚成势”,关键词有很多,“稳中求进”是工作的主基调,“同心聚力”是我们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一流组织部”是提出的目标,“积厚成势”是主要方法,我们目前建设形势向上向好,那更要注意打牢基础,为实现领导要求“上台阶”创造条件。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基本上一看标题,就知道下面讲的什么内容了。
2.平时积累,用时不愁。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材料不是吟诗作对,苦思冥想就能憋出来的,靠的是厚积薄发,特别是很多时候材料都是急就章,时间紧、压力大,两三个晚上就要拿出东西,还要争取一稿通过,没有深厚的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我们平时应当要注意收集、积累哪些东西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情况、上级文件精神,以用来对标对表、更新提法,比如:十九届六中全会“两个确立”,都在关注有什么官方的、正式提法,直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人大、国务院、政协、“两院”工作汇报,发的通稿里才出现这么一段表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家不要小瞧这件事,表述必须准确、有出处,否则可能就会犯政治性问题;二是各级领导讲话精神,现在****常委会纪要、中心组学习讲话、领导指示都会下发我们学习掌握,目的就是让基层知道领导在想什么、想要抓什么,平时大家要注意记、注意思考,这是我们以后起草汇报、讲话的重要依据,在参与****全会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我把**领导的讲话原原本本读了两遍,感到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不当配种砝码、争做模范标杆”、防止“两头冒尖”、注重跟踪问效和问责追责、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问题,从而分析出可能想讲“一流组织部”这个问题,通过这个线把这些点串起来,尝试列了个提纳,果然领导认可了;三是单位建设的有关情况,这个方面决定了指导性实践性、操作性针对性,机关干部要当好参谋助手,当好领导的“外脑”,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收集、加工和处理各种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到了你这儿,你不能当“传声筒”,而是“加工站”,不是让你添油加醋,而是分析、思考,要做“有心人”,没事的时候要多下县区、乡镇,脚上多沾点泥,多同同事、老百姓聊天,也许人家随便说的一句话,就能引发你的思考;四是兄弟单位的成熟经验、特色做法,现在年轻的同志喜欢刷抖音、刷小红书,说得好听点是利用好点滴时间,其实是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容易把大块时间碎片化、系统学习碎片化,一定要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实,网上确实有些节约时间的好东西,比如小红书很多博主会打卡发布《人民日报》每日素材积累,还有各种微信公众号发的夜读文章,里面有很多好标题、好词句,甚至不乏一些资深办公室老笔杆的学习心得文章,对提高大家公文写作能力很有帮助,网上不是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嘛,“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3.高度凝练,写出大气。怎样才能写出大的感觉、大的境界、大的气象呢?多年的实践说明,根本的一条就是“驾驭”,驾驭事物,驾驭思想,驾驭语言,还有驾驭角色。驾驭不了,功力不够;驾驭住了,就厉害了。老中医和小徒弟有什么高下之分?都是望、闻、问、切,都是开方子,老中医这个抓点,那个加点,拿捏得好,熬药的火候也拿捏得好,就治了大病,小徒弟抓的药效力就差了点,差在哪儿?差在没有驾驭好,没有拿住。如何驾驭、拿捏?个人认为就是要不断总结提炼、不断推敲琢磨。无论是新上手的同志,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同志,都要注意3个问题:①无论大材料、小材料,都要先列提纲后动笔。其实列提纲的过程,就是理思路的过程,就是琢磨写什么的过程,提纲出来了、领导通过了,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至少不会出现颠覆性、推倒重来的情况。否则,写着写着,感到写不下去了,回过头来把标题改了,多半这个材料会有瑕疵;②提炼总结不是不着边际的编和造,而是建立在工作创新点、成果点基础上的拓展深化,用通俗、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组织部担负****区域教育协作,己经总结出了“情况共商、好课共享、资源共用、力量共建”,如何再进一步、再上一层,“抓住活的思想、建立融的机制、打造育的典范”,感觉是不是就不一样了?③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开始,精力比较集中,写得比较有劲,到最后一段,就打算草草收场。但要说的是,每一篇优秀材料都是大家点灯熬油干出来的,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辛苦,就啃不下“硬骨头”。我到组织部的第一任部长曾这么教导我:“写材料的人,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应该是早上五六点,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材料已经成型了,校对完毕打印出来,等着领导审阅。这时,太阳也刚好升起,阳光洒在你的脸上,身上暖洋洋的,心里美滋滋的。”让我们一起努力!
对照检查材料写好了,会洗心革面,升华境界,如同洗了一次热水澡;写得不好,会文过饰非,空泛无味,等于扯了一次闲篇。关于如何写对照检查材料,我的5点感受和体会如下。
01 基本情况要真实诚信
对照检查材料通篇都要用写真、写实的手法来写,不能涂脂抹粉,哗众取宠;更不能掺假兑水,向组织隐瞒说谎。要求本人说明的基本情况,务必实实在在,诚信无误。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敢于承担下来。绕来绕去,躲躲闪闪,大概还是个欲盖弥彰。
如果自身存在“车轮上的铺张”、“人情消费”、职务消费、“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违反规定配备秘书、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等问题,都要一桩一件说清楚,不可有漏失缺项,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不要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写这部分内容,忌讳过多的表白和解释,把情况说清也就达到了目的,多余的话都是画蛇添足。
真实不真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的考验、品质好不好的检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组织忠诚不忠诚,对照检查材料是一块试金石。有问题不遮掩,没问题要明示。共产党员对组织不能说假话,领导干部要明白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把真实诚信作为基调,是写对照检查材料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超出这条底线,即便下再大的功夫,写出的东西也只能是一笔糊涂账、一篇应景文,过不了“组织关”,也过不了“群众关”。
02 查摆问题要准确具体
问题是对照检查材料的核心。写对照检查材料,一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围绕问题逐项梳理,针对问题深挖根源和提出整改措施。有意回避问题的材料是不合格的材料,问题不具体的材料要“返工”重写。
查摆“四风”方面的问题,是对照检查材料承前启后的最重要部分。它前承“真实的情况”,后启“深刻的认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都要从查摆出的“四风”问题中来引申对接。
这部分的写法,前提是实事求是,侧重点要放在问题的具体化上。问题的条理要清楚,分类要科学准确。比如,属于形式主义的问题,就不能放在官僚主义这一类。每类问题还要细分为若干个小条目,最好是一个方面的具体事,或者是一个问题的具体表现。
适当用一些“比如”句式,有利于把问题写具体。诸如这样的句式:“会议多、文件多。比如,有时一个会议刚开完,另一个会议的通知又来了;有的部门领导,一天要参加三四个会,疲于应付。”
如何把问题写具体?一要打消顾虑,抛弃“面子思维”;二要全面系统反思,对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进行一次大清理;三要与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查摆出的问题“对号入座”,该“认领”的“认领”。更重要的是,敢于正视问题和承认错误,切不可有得过且过的消极应付心理。
03 思想认识要深刻实在
有些问题司空见惯地摆在那里,如果不加分析、不论是非、不讲党性,也许就会被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思想认识的高低深浅,决定着对照检查材料的品位和境界。所以,要特别注重思想认识的提炼,把前段学习收获的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认识自省。
想要做到思想认识深刻实在,肯定离不开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精神。对个人“四风”问题的认识,要在思想深处寻找原因,特别是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深挖根源。以此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就不会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会很好地就事论理和以理论事。
在全党反对“四风”的形势下,任何材料都要不得空话套话虚话,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更是如此。泛泛地讲道理,抽象地说问题,从概念到概念,不管在哪个部分都夸夸其谈,即便是说出“花”来也不会有人相信。
有的同志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可能会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说情况和问题部分,没有思想认识;在讲思想认识时,又没有结合情况和问题。这种“两层皮”写法的不良结果是,情况和问题“干干巴巴”,思想认识就会“生生硬硬”。
有鉴于此,对照检查材料中的思想认识,最好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从问题中引发出认识,会显得更实在,也有助于思想认识深刻性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思想认识不能长篇大论,惜墨如金为好。有时,尽管思想认识仅一句话、半句话,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诚然,思想认识如果只追求“深刻”,有意无意忘记了“实在”,那么这种“深刻”就是肤浅的,没有根基的。实在是深刻的基础。有了实在基础,深刻才是真正的深刻。
04 逻辑关系要严谨清晰
对照检查材料结构不是并列式的,而是层层递进式的。情况、问题、原因、整改等,都是要一环扣着一环向纵深推进。前面说到的情况和问题,后面就对应着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整改的措施。不能写着写着,把主题写丢了。
层层递进是一种逻辑关系,前因后果、后果前因也是一种逻辑关系。对照检查材料的内在逻辑,要求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不能单摆浮搁,而是紧密相连和密切相关。比如,存在的问题与基本情况有内在的关联性,整改措施也与存在的问题有高度的对应性。
对照检查材料的逻辑关系,具体包括情况的逻辑关系、问题的逻辑关系、思想认识的逻辑关系,以及努力方向整改措施的逻辑关系。其中,问题是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问题既是逻辑关系递进的结果,又是逻辑关系递进的原因。找准和把握问题的逻辑性,无疑是写好材料的关键。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逻辑关系严谨,不是指“自圆其说”或“天衣无缝”。如果把功夫用到这方面,那就走偏了路子。写对照检查材料不能完全当成做文章,不必过于注意形式结构,而应当坦诚地向组织敞开心扉,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注重逻辑关系的严谨,还要防止内容和说法的前后矛盾,前面迈出了一步,后面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前面查摆了问题,后面却少了整改措施,问题还“晒”在那里没人管。
05 语言文字要朴实无华
朴实才有感染力,无华也是真实力。写对照检查材料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过于重视咬文嚼字讲究修饰适得其反。最好是实打实、大实话、大白话,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千万别自以为聪明,自以为高深。舞文弄墨,故弄玄虚,谁人不识?
撰写过程中,要努力克服现代“八股文”的坏毛病。那些大小标题刻意制作的四六句,华丽虚浮程式化的对仗排比,拐弯抹角起承转合的多余铺垫,都要统统摈弃掉。因为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很容易影响内容的客观准确表达。
与此同时,还要防止滥用一些“八股词”。比如“不够”“不足”“不深”“进一步”“更加”这些词语,在材料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但要有节制,不能一串一串地用。要避免说一句正面的话,又“兜”一句反面的话;说一个反面的事,又“兜”一段正面的事,这会让人怀疑对照检查的诚意。
最后,我觉得还有两件事值得注意:
(1)对照检查材料一定要自己动手写。别人代替写的东西,难逃“水货”的命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亲自写,那才是对自己负责。
(2)可以参考借鉴对照检查材料的样本,但不能被局限住,更不能照抄照搬。要画自己的像,洗自己的脸,清理自己的思想。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会有什么好滋味。
讲话是领导开展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领导讲话稿是党政机关公文中的一种特殊公文具有政治权威性、宏观指导性、思想哲理性、情感激励性、实操作性等特点,必领体现时代特色,必须做到“四讲”,即讲政治、讲逻辑、讲辩证、讲创新。笔者将以撰写党委办公室工作讲话稿为例,介绍撰写领导讲话稿突出“四讲”的方法。
01 讲政治
撰写党委办公室工作讲话稿首先要准确定位办公室干部的工作职责。办公室干部首要的职责是要讲政治,或者将其表述为忠诚,也就是“五个坚持”中的第一条——“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讲政治是什么?讲政治就是要讲规矩、守纪律、懂政策。《诸葛亮集·兵要》讲:“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洲。
笔者查阅了一些党委办公室干部的工作讲话稿,关于讲政治的表述有很多。
在办公室工作,首要的是忠诚可靠爱岗敬业,最核心的是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策部署。
“要在备受信任的岗位上忠诚履职。”
“我们必须把忠诚履职作为第一使命,作为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则和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把忠诚当品格。”
“要把讲政治作为我们工作的灵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讲政治体现到日常工作中,赤胆忠心、满腔热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荣誉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严守政治纪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笔者做了一个归纳,讲政治体现为“三个意识”
一是服务意识。办公室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在笔者的资料汇编中,有一份题为“办公室系统优质服务竞赛”的领导讲话稿。该讲话稿提出了“三服务”的概念,即为党委服务、为部门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也提出了要服务全局、服务决策、服务发展,还提出了“服务无小事,服务即小事”的理念,全篇有百八十九个“服务”。由此可见,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办公室秘书必须始终保持服务意识。
二是服从意识。服从不难理解,公文写作不是文学创作,不能“我手写我心”必须服从领导。究竟怎么服从呢?首先,服从领导的安排,这是“本”;其次,把握领导的意图,这是“纲”;最后,体现领导的风格,这是“魂”。要做到这三点很难,秘书们必须身怀“十八般武艺”,且样样精通,才能有效应对领导的各种要求,写出令领导满意的公文。那秘书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领导的意图呢?笔者的体会是跟着走、当面聊、仔细听、快速记、反复想、照着写。
三是政策意识。办公室秘书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灵敏的政治嗅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时刻关注政治动态、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灵活应用经典言论。换言之,政策意识就是指办公室秘书要对上级的各种政策非常“敏感”,能够敏锐捕捉各种政策信息,并做好相关的收集、整理工作,学习、领会、运用这些政策信息。
02 讲逻辑
公文写得好不好,逻辑至关重要。在办公室从事公文写作工作的秘书,必须懂哲学讲逻辑,如果办公室秘书哲学学得好,逻辑讲得通,公文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公文写作是思维的体操,必须讲逻辑、懂逻辑,强化逻辑思维,富有逻辑力量。内涵与外延,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范畴。
以下为经典的案例。
(一)要在备受信任的岗位上忠诚履职
第一,要把讲政治作为我们工作的灵魂。第二,要把讲大局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第三,要把讲原则作为我们工作的规矩。第四,要把讲纪律作为工作的操守。
(二)要在肩负重托的岗位上广学博览
第一,要博览群书。第二,要博闻强记。第三,要博采众长。第四,要博学多才。
(三)要在处于幕后的岗位上乐于奉献
第一,要爱岗敬业。第一,要甘居幕后。第三,要淡泊名利。
(四)要在关系全局的岗位上服务大局
第一,要提高服务全局的水平。第二,要提高服务决策的水平。第三,要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
(五)要在大有作为的岗位上争创
第一,要始终充满激情。第二,要始终坚持高标准。第三,要始终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从这个案例看,其整个框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秘书撰写领导讲话稿必须讲逻辑,这样不仅会让听众觉得领导的讲话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还能使自己在公文写作时不全于犯一些低级可笑的错误。以下为经典的案例。
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广大村干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这句话就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很显然,村干部不一定是党员,所以两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讲逻辑能让大家把握各种工作之间的联系,做到条理清晰、严谨周密。这样一来,大家在撰写公文时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所写内容重复啰唆,牵扯不清,甚至不知所云。
03 讲辩证
第二点讲到要多学哲学。秘书学哲学的目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用哲学指导具体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好辩证法,用其指导公文写作。秘书不仅要具备逻辑思维更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具备辩证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
矛盾分析法: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对和绝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某篇有关办公室工作的领导讲话稿就引用了哲学家的话。
“影响我们前进的可能不是前方的一座高山,,而是我们鞋帮里的一粒沙子,”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有时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能解决,我们要多从自己身上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鞋帮里不小心掉进了一粒“沙子”?是不是自身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影响了前进的速度,如果是,那么我们就要赶快把“沙子”倒出,然后使自己更快地前进。
撰写这篇讲话稿的秘书就很懂哲学、逻辑学,因为这篇讲话稿接着提出了以下观点。
由此及彼,办公室工作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防止片面性;第二,要防止惰性;第三,要防止虚浮。
没有学过逻辑学的秘书是提不出这几个观点的,而一旦提出这几个观点,文章的层次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04 讲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为文常思创新“,古人讲:“惟陈言之务去”,“文章须自出机抒,成一家风骨”,”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删繁就简三秋材,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些话都在讲写文章应创新。
自古以來,人们就讲写文章贵在创新。如果秘书在撰写报告、总结、领导讲话稿时,不注重与时俱进,不讲求创新突破,就很容易老调重弹,这样不仅难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更不利于领导指导工作实践。比如,有关办公室工作的公文年年都要写,那如何创新呢?笔者觉得至少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一、靠观点。观点新颖、思想新潮、见地独到,即使修辞略显简陋、笔法略显稚嫩,这样的公文仍然是可观的作品。以下为经典的案例。
一、要紧贴中心谋大事,进一步增强决策服务的主动性
(1)要围绕中心、把握大局,做到“参之有道”。
(2)要把握党委和领导的意图,做到“谋之有方“。
(3)要抓好调查研究、信息处理工作,做到“言之及时”。
二、要围绕决策抓落实,进一步增强督查服务的权威性
(1)要在督查思路上想新招、、闯新路。
(2)要在督查过程中求实效、出实招。
(3)要在督查落实上下真功、动真格
三、着眼全局抓协调,进一增强日常运转的实效性
(1)要切实加强综合协调
(2)要切实转变文风会风
(3)要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
(4)要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要增强素质树形象,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性
(1)要坚持把提高技能与改进作风相结合。
(2)要坚持把激活内力与外向交流相结合。
(3)要坚持把严格管理与热情关心相结合。
放到现在来看,这些观点或许不一定具有新意,但如果笔者告诉你这是2010年左右的观点,那你是不是觉得这些观点有点“潮”了?
再举个例子。
权位只是脚下的台阶,不是一个人真正的高度;荣耀只是脸上的脂粉,不是一个人真正的肤色。
这样的观点在当时也是比较新锐的。
二靠构思。笔者认为,写文章最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说清楚、说明白”,二是“说得好、说得妙”。这个“妙”就要体现在构思上。比如,有关办公室工作的公文年年都要写,如何写出彩呢?笔者就找到了一个打破以往条条框框的范本,这个范本没有写一二三四、子丑寅卯,而是将其换成了以下四句话,围绕这四句话来写文章。
第一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第二句话,是一个企业家对员工说的,他说:“当领导交给你一个难题的时候,你不能说没有办法,而要说‘我一定会做好!,”
第三句话,是一位哲学家说的:“影响我们前进的可能不是前方的一座高山,而是我们鞋帮里的一粒沙子。”
第四句话,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
这篇文章也是2010年左右写的,但文章构思精妙,打破了传统的公文写作复路,围绕四句话来写文章,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靠简约。领导所用的公文其实就是领导的讲话稿,在说清楚、说明白的前提下,自然是越短越好。简约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才能。刘勰曾说:“夫美锦制衣,修短有度,虽玩其采,不倍领袖,巧扰难繁,况在乎拙?”这句话的大意是不能因为材料精美就把领子和袖子增长一倍。如今的领导讲话稿基本上是越写越短,但这并不代表写领导讲话稿的秘书无话可写,而是因为公文的文风在转变,文风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简约凝练。
对于职能部门的材料员来说,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很难写,但也不难写。说难写,是因为和党委书记离得远,稿子往往站位上不去、角度把不准、格调对不上,最后总要被改到面目全非了;说不难写,除了撒手交给党委办公室把关之外,写好稿子也是有门路的。得其门而入,万事都不难。写好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书记”这个题眼,做到“三个始终”。
始终瞄准“听稿人”。讲话稿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要看人说话。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最主要的听众是上级党组织,重点是书记。当然述职评议现场还有其他的领导同志,但党组织书记是最重要的,不仅考核的权重大,而且会现场点评,起到主导性作用。所以起草时一定要突出站在向上级党组织书记汇报的角度,把握报告的重点和亮点。
始终明确“我是谁”。述职评议报告是给党委书记去讲的,不是职能部门的领导讲,更不是材料员自己讲。材料员起笔之前,就要想着是为党委书记代拟稿子,并且要贯穿始终,体现到思路、布局、语言等各个方面去。既不能写着写着就忘了,前一段是书记在讲,后一段又变成材料员自己讲了;也不能思路像书记,语言又变成材料员自己的了。
始终落脚“我的事”。书记抓基层党建当然要讲书记的事,既要讲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建设,最终落脚点在于推进中心工作。如果只重视抓好日常的党务细节而不顾中心工作,就会造成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所以不能光站在职能部门抓具体党建业务的角度去写,所有党建工作,最后都要落脚到中心工作当中去,落脚到党委书记的重点工作部署当中去。
知道三个始终的道理很容易,但要做到却很不容易,可以从“三个跳出”来训练。
跳出职能部门的思维限制。职能部门的思维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写出来的往往是抓党支部组建、转党组织关系、收党费、“三会一课”等具体党务工作细节,是小党建。书记抓党建一定是抓大党建,即在中心工作当中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中心工作当中的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如何加强党的领导,用基层党组织把党员干部更好地组织起来,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工作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跳出上级考核的条条框框。年度述职评议的考核要求,一般是由上级组织部门提出。上级组织部门提出的考核要求,更多会从抓组织工作的具体业务出发,有些会提得相对比较具体。如果在写的时候,完全按照考核的指标要求来做问答题,一一对应,一问一答,可能会出现站位不高、逻辑不强、结构分散等问题。所以从考核要求去准备述职报告的内容,但要跳出考核要求来搭报告的框架。让考核要求服从报告框架,否则报告很难写得好。但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考核的内容不能漏,上级提到的内容都要有,不能削足适履,把不符合框架的内容给丢掉了。
跳出自己语言的表达定式。工作、考核的思路解决后,就剩下语言的问题了,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组织效果好,报告是给书记用的,当然是要用书记熟悉的语言才行。所以起草的时候,要抛弃起草人自己的语言套路,遵循书记平时的讲话习惯,如果书记看到不感到陌生,才能算是好文稿。
下面分享一个述职报告提纲修改的真实案例,从初稿到修改过程稿到定稿,提纲小标题一步一步向“书记”的站位、工作靠拢。
初稿提纲:
——抓牢理论武装,强化思想引领。
——在大战大考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践行实心使命。
——精心谋划村级换届工作,抓实村级工作基础。
——立足**城市特点,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实。
可以看到,这个提纲就基层党建讲基层党建,聚焦党务工作,基本是按照考核提纲来的,所以标题之间层次也有点混乱。比如,村级换届这个点就太小了,和理论武装、城市党建不在一个层次上。而全面从严治党又太大了,可以把前面几点都囊括进来,与他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这就是没有跳出职能部门局限和考核条条框框所带来的问题。所以必须修改。
第一轮修改提纲:
——全过程抓实理论武装,让党员干部每一步都充分感受到总书记思想的真理力量,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呼百应”新格局,推动党的领导一贯到底、全面覆盖、作用突出。(从组织体系建设来讲)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建好建强每个基层细胞。(从建好建强每个党支部来讲,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则从推进向基层延伸的角度,放在这里一起讲)
——以基层党建促执行力提升,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重大任务中担当作为。
——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集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这是上级要求考核的内容,初稿放在从严治党里面,这里单独拿出来讲)
可以看到,这一稿的提纲整体逻辑性更强了,各点之间的关系更顺畅。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再单纯讲党务工作,而是注重将基层党建落脚到中心工作上来,落脚到实际效果上来,方向更准了。但还是有些不足,比如第三点和中心工作还是扣得不紧。于是又被党委办公室进行了一轮调整和优化。最后形成下面的提纲,定稿。
党委办审改定稿提纲:
——全过程全覆盖抓实理论武装,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到总书记思想的真理力量。
——围绕推动党的领导一贯到底、全面覆盖、作用突出,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呼百应”新格局。
——建好建强每个基层细胞,夯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基础。(调整后,落脚点压到了基层治理现代化上)
——在应对严峻挑战中突出以基层党建促进执行力提升,让党旗在“双统筹”一线高高飘扬。
——着眼新发展阶段人才支撑需求,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
定稿基本保留了修改稿的框架和布局,但对标题进行了优化,有减有加,整体来说是更准确,也更有力了。
对照检查材料,也属于公文的一种类型,通常是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及开展某项主题教育或活动,确定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围绕这些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所形成的书面材料。每年党内各级组织、每名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完成对照检查材料,这些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议和活动的质量。多年的实践证明,除把握好最基本的常识和规律性外,还需要克服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定难度的几个“卡脖子”问题。
一、总体结构缺乏一脉相承、紧凑集中和周密严谨的问题
写任何公文,都不要上来就动笔,应先动脑,对整体情况有个把握,梳理出头绪后,再动手也不迟。就对照检查材料而言,必须弄清其内在结构。
一是大标题。主要围绕集体、个人、年度、会议或活动去拟题,写法是《个人××年度××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班子××年度××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二是开头部分。作为铺垫和引子,应写明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包括采取了什么方式方法,学习了哪些规定内容,怎么征求意见,是谈心谈话、发放征求意见函,还是“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要切实展现出端正的态度。
三是中间部分。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即“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整改措施”。一般情况下,每一方面也就是一类标题后面先跟进引子,比如,问题部分,先说对照什么,再从几个方面进行查摆问题和不足;原因部分,先说深刻反思上述问题,然后点明主观和根子上的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了政治、党性等方面;措施部分,先说在准备过程中,进行了认真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深刻反思、剖析原因的基础上,逐项对照,明确了具体整改措施。当然,引子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如果不写,也可以直面问题。
四是结尾部分。主要是概括性总结,亮明态度、表明决心和信心等,最后也可以说明,以上对照检查,如有不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这部分可以写也可以不写,视情况而定。
二、主要问题缺乏逐项对照、客观表现和准确定位的问题
这部分是提出问题,也是前提条件,内容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问题找不出来找不准确找不到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写这一部分,要把握住三点:
一是整体上的摆布。上级要求从哪几方面对照检查,就从哪几方面对照检查,要按照先后次序列出二类标题。比如,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要求从6个方面查找问题和不足,撰写二类标题时就是,(一)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问题。(二)××方面。······以此类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的次序撰写,不能颠倒。如有增加内容就依次进行,比如,个人本年度有关重大事项报告等,要逐项进行说明。
二是逐项逐句对照,找准客观表现。比如,上面提到的2022年度查摆问题和不足的第一个方面,就可以从四个方向,即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把握政治方向,③提高政治能力,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然后多角度、多层面,分别从客观上找问题,集中说主要表现,采用举例子的方式更能说明问题,切忌空对空。围绕以上四个方向,针对性提出,①创新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比如,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只是一般了解,理解不深,缺乏理性思考,学用结合不够,与“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②政治定力还不够强,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上眼界还缺乏高度和宽度,往往囿于一域、甚至局部观察问题;③政治能力不足,有些方面挂钩还不紧密;④看齐意识仍有差距,见贤思齐的决心还不够大,标准还不高,“跳一跳摘桃子”的行动依然跟进不力。
三是用语准确。要面对现实做到客观,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要学会“画像”,既不刻意拔高,说过头话,没有问题生搬硬套无中生有,又不能有问题捂着盖着,避而不说避重就轻,也不能张冠李戴,把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下级或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比如,写问题时可以运用“不够、不足、不好、不强、不能、不高、不宽、不远、不近,不坚定、不严格、不自觉、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不到位、不彻底”等词语进行表述。
三、原因分析缺乏问题归类、主观反思和深刻认识的问题
这部分是分析问题,主要是对前面查找到的问题,打破某个方面的界限,进行系统归纳分类,找出共性的、个性的,概括性地进行梳理,从主观认识上反思。起草过程中,要切实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二类标题要拟准。从内容上看,必须从党性方面找原因、挖根源,比如,创新理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路线,担当作为等;从形式上看,要拟出原因类的标题,比如:放松了、淡化了、降低了、忽视了、缺乏了······,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拟出类似“放松了创新理论的武装和践行”这样的标题,这样就把问题的表述和原因的表述区别开来了,真正解决了说原因看似说问题的混淆。
二是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要层层递进。首先说之所以出现(或存在、发生、暴露)××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说根源在于(或究其根源、反思根源、根源上是)哪些方面;再次说对照中央有关规定、领导的重要讲话涉及内容的要求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到(或深切体会到、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总之,原因分析要上升到很高层面,是理性而不是感性,是本质而不是现象,是主观而不是客观,只有把这些搞清楚了,分析原因才会更深刻到位。
四、整改措施缺乏对症施策、实在具体和管用有效的问题
这部分是解决问题,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法,做到对症施策施治。找出的问题越明确,整改起来越有针对性,分析的原因越深刻,思想认识上去了,整改措施越有实质性。具体过程中:
一要注意问题、原因和措施的前后对照呼应,比如: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第一个方面,就可以拟出二类标题,坚定不移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坚决做到知行并重。
二要注意继续沿用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工作重点,比如,就全市而言,起草集体材料时可以写上,推进“六六六”乡村治理模式,开办“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持续深入开展“五个模范一个贴心人”和争先创优竞赛活动。
三要注意联系新形势、新任务,拿出新举措,比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和“抓抗惠保促”活动,锤炼“严细深实快”作风,疫情防控工作中“演练即实战、排查即排雷、防控即防弹”理念和行动。
总之,起草对照检查材料绝不是一个写作技巧和形式问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多开动脑筋,亲自上手,冲破瓶颈,敢于揭短,深刻剖析,拿出过硬举措,必然会奠定党性防误纠偏的基础,每年坚持阶段性撰写出高质量的对照检查材料,再做到及时整改、限时整改,就一定会在新发展阶段的伟大征程上越走越坚实。
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现场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根据往年的经验,留给书记们现场发言的时间一般只有8-10分钟,有些时候为了压缩会议时间,甚至更少到5分钟左右,同时印发述职报告详细版。在提高会议效率的同时,尽量保证工作质量,这是落实开短会讲短精神要求的具体做法,既改进工作,又为基层减负,很受各方欢迎。
但是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时间短了,篇幅短了,并不是更容易了,反而更难了,要求更高了。曾有人问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准备一份10分钟的讲稿,得花多少时间。威尔逊答:“两星期。”“准备一份1小时的讲稿呢?”“一星期。”“2小时的讲槁?”“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可见,讲短话更需要精心准备。
然而,很多材料员对于发言简版的准备,显然不够重视。有不少发言简版就是把详版删减一下,有点像学习传达提纲一样,大标题套小标题,篇幅短下来了,稿子却变空变虚了,效果大打折扣。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材料员的认识还不到位,既没抓到重点,也没掌握过硬的写作技巧。
没抓到重点,是对简版的定位不准。详简两个版本,虽然详版是简版的基础,也是对照打分的重要依据,但在述职评议的现场,简版才是主角主力,详版只是配角辅助。
一是因为现场以讲和听为主,以看为次。二是上级党委的主要领导都在,这样的发言机会,对很多党组织书记来说一年就这一次。讲得好不仅考评加分,印象也加分。所以尽管只有5分钟,但绝对是黄金5分钟,一定要把最有特色、最为亮眼、最想讲的内容,以最能打动人的方式讲出来。
要用极短的发言,留下极好的印象,收获极好的效果,需要确实做得好,也要写得好、讲得好。讲得好看领导个人演讲能力,更看稿子的质量。所以如何把5分钟的简版写好很重要,材料员一定要下点硬功夫,起码要比准备详版更重视一点。就如何写好简版,笔者分享大笔手点拨的三点经验。
导读+解读,切忌捞标题。相对详版而言,简版在某种意义上像樊登读书,是要领着大家迅速抓住详版的重点和亮点,要有侧重、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一般来说,标题是一篇材料的提纲,有些详版还有二级标题,往往是对照考核内容的全覆盖布局,一定是面面俱到的,如果简版直接把标题捞出来,删删减减,很难达到导读+解读的目标。所以简版要重新布局,详版的标题能不能用,要看它是否是重点,是否是必须要讲的点,否则坚决断舍离,该删的删、该并的并。二级标题肯定也不能再要了。
简练+干货,套话改实话。越是简短的讲话,越要惜墨如金。白岩松曾说,我最大的目标是我今天能用150个字说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10年后我能用20个字说得一样清楚。白岩松讲的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简洁,尽量少字;二是要有内容,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减了字数丢了内容。简版也要以“用最少的字把事说清楚”为目标,做到不讲空话,不讲套话,让每一个字都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达到“一字入文章,九牛拽不出”的效果。
其中最容易忽略也最难处理的是套话,比如,“下面,我汇报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主要工作总结如下”等,就是一般常见的套话,讲和不讲没区别,可以完全不要。
再比如,“一年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为打赢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保障”应用“保证”)。”讲了很多空话和重复的话(下划线部分)。
对比下面这段,就能明显感到差距:“今年来,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双统筹’第一线,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名片,努力在**发展大局中承担起更大责任。”除了套话要改实,其他的内容也要高度提炼和概括,把所做的众多事情凝练起来,实之又实,干货满满。
通畅+鲜明,好讲又好记。通畅,是指整个文章的逻辑性要强,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环环相扣。鲜明是指观点鲜明,思想性强,每个标题体现出清晰的思路举措,让人听了印象深刻。
比如下面三个提纲:
(一)在抓学习明导向方面;
(二)在抓实干促发展方面;
(三)在抓基础固根本方面;
(四)……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更加坚强;
二是筑牢理想信念,思想武装持续强化;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组织保障更加有力;
四是……
一是全过程全覆盖抓实理论武装;
二是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呼百应’新格局;
三是突出以基层党建促进执行力提升;
四是……
在通畅方面,三者都是并列式的,差别不大,但是前面两个就没有第三个鲜明,第一个提纲完全没观点,第二个提纲显示成效的后半句都很虚,还不如不要,直接接具体做法,段末用成效来收尾。
最后,举一段语言简练、观点鲜明、措施具体、例证有力、效果突出、一气呵成的典型例子:
三是突出以基层党建促执行力提升,在抗疫情、稳经济,乡村振兴、治水攻坚等硬任务中,以战时机制组建临时党组织**个,组织**名机关干部下一线进企业、**名年轻精干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等,在大战大考中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受到**表扬,**工作在**排名第一。
学习交流发言是常用的一种公文,写好发言材料是做好发言的基础。
学习交流发言讲得好不好,要由听的人来评判。听的人有哪些?一般是同一个组织(单位)的领导干部。大家彼此都很熟悉,都在学习并作交流发言。在这种情况下,讲得好不好,不是看话说得有多漂亮,而是看话说得有多走心,说得有多符合个人职责、角色。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入雷区讲错话。
做写好发言材料,需要避免以下四个雷区。
一是避免满篇都在喊口号,没有自己的话。即报告里怎么说,我就怎么抄。照本宣科,不加理解消化,也不用自己的话来翻译。一听就知道是抄的,大家听得多了,听得腻了,一开口就没人想听。这是学习不到位,又生怕讲错话造成的。还有一种是学得深了,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在天上飞来飞去,就是不落地,是干巴巴的理论文章,听了“太酸”,不接地气。
二是避免抢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看起来学得很多,学得很深,但讲的是与自己职责身份不相符合的内容。特别是把在场其他同志,或者是把领导的话讲了。比如,人大的同志在会上大讲经济要怎么抓、人才要怎么引、文化要怎么建,虽然感觉很有才华,自己也很得意,但是听的人就忍不住想问,那人大工作究竟要什么做?这是对自己的身份职责意识不够强造成的。
三是避免涛声依旧讲昨天的故事,人进了新时代意识却没有。把以前的体会拿出来再讲,用学习十九大的套路讲现在的体会,抓不到重点,活不到当下。比如,大家都在讲政治的时候,还揪着文化不放。有位同志写心得体会,讲了很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这些话都对,但不是当下的重点。
四是避免实得过了头,与上级精神脱了节。有的同志认为不管学与不学,自己的工作也都是那些。所以开头套一句“认真贯彻落实XX精神”,下面就讲要做什么做什么,和平时讲工作打算和工作安排一样。看起来很实在,但因为完全没与上级精神结合,讲起来没高度,工作没方向,重点不突出。即使是负责军队后勤的炊事员,也要看部队前进的方向,方向不同,意味着天气、食物、柴火等要发生变化,同样是做饭,也要适当变化才能更好满足需要。
克服走进这些误区,最关键的是需要走心。要适当学习,看清楚大方向,把握住重点;要结合自身工作,看清职责定位,把握住角色;要看清出时代,学会讲当下的话;要看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汇报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写才更出彩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立意精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叙事清楚、用语简练,这是对汇报材料写作的基本要求。态度明确、思想深刻、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且富有新意,则是为汇报材料增色加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写作的难点。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做到“五报”,汇报材料才能更出彩。
一、分清目的,报出态度
没有无缘无故的汇报。起草汇报材料要时刻牢记汇报的初衷,努力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最贴切的态度,让表述符合情理、受众易于接受。例如,因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做汇报检讨时,可用“有负重托”“内心十分沉痛”“深感惭愧与自责”“痛定思痛,知耻后勇”“深刻吸取教训”“自愿接受责任追究”等语句,表达出诚恳接收批评、心中十分愧疚、愿意承担责任、坚决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态度;在某项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做典型经验汇报时,可用“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在……的大力支持下”“离不开……的帮助”“是……正确领导的结果”等语句,表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实事求是的态度;迎接上级调研检查,做工作汇报时,可用“欢迎检查指导”“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分高兴”“认真落实调研要求”“高度重视检查发现的问题”等语句,表达不卑不亢、严肃认真、欢欣鼓舞的态度,等等。因此,汇报前要先定调再动笔,汇报人的态度决定了材料的底色。
二、理清脉络,报出思想
写文章就是写思想,没有思想的文章缺少灵魂,没有思想的汇报毫无价值。思想就是文章的线,把分散的材料串起来,使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形成整体。思想从何而来?思想从上级领导讲话中来,在学习讲话精神的过程中领悟思想、结合实际、指导工作,是闻宏论则理更明的过程;思想从实践中来,在参与具体事务中摸索规律、探求真理、升华理论,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思想从搜集材料中来,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归纳分类、总结分析、提高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汇报要有主题思想,写作时要字斟句酌,归纳提炼,统领全篇,并放在全文首要位置;分段论述要有中心思想,要围绕主题合理谋篇布局,段首可设主旨句,串起整个段落;每项具体工作要有思路、有做法,展现贯彻上级精神、落实部署的实施路径,体现汇报人独到的见解。要注意讲工作思路时,只谈想法、不谈意义,更不评论上级决策部署,否则只会使人生厌,毫无益处。
三、结合实际,报出特色
特色,是一个地域、一家企业、一个人的标签。没有特色的汇报枯燥乏味,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汇报材料切忌千人一面。有特色的汇报一般有四个特征:有地域、时令特色,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或“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即使不看时间、地点也知是何时何地的汇报材料,便写出了这方面特色。有行业特色,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特色,例如石油石化行业的汇报材料中就要有“油”味,体现石油精神,富有历史底蕴,让人一看便知是石油相关行业。有单位特色,深入了解本单位历史沿革、企业文化、优势劣势等,从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比较优势等方面集中汇报本单位特色经验、做法,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有个人特色,汇报材料归根结底是人在做汇报,要符合汇报人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例如上级注重思想性就多做理性分析,强调务实性就多用事实或数字说话,喜欢接地气就多用老百姓的语言,等等。
四、分析受众,报出重点
汇报要认真分析受众,“投其所好”“看人下菜”“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受众想听的、讲受众关注的、谈受众未知的,这样才能引起受众兴趣,抓住汇报的重点。向职工代表大会汇报工作,在全面总结本单位取得成绩的同时,要着重体现“以人为本”“成果共享”的理念,实事求是地汇报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的工作情况,说职工群众想听的话、讲职工群众听得懂的话,做到接地气、有情怀、暖人心。向上级汇报工作,分为主动汇报与被动汇报两种。主动汇报,要明确汇报目的,可于开篇处直抒胸臆,即说明为什么要汇报,围绕该目的精选素材、排兵布阵;被动汇报,要认真思考上级要求汇报的目的,一般可根据上级通知,重点关注要求汇报的几个方面,要不惜笔墨,重点汇报,在篇幅有限的条件下务求详尽。
五、想方设法,报出新意
能否吸引受众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评判汇报效果的重要标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意在结构、内容、表达等方面推陈出新。谋篇布局要有新意,或“回环往复”,每段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句型,反复运用,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增强文章气势;或归纳总结,如概括为“五个不放松”“六个坚持”,简明易记;等等。内容表述要有新意,即便是同样的工作也要“新瓶装老酒”,给人以新鲜感。例如强调安全,老生常谈“安全第一”,难免枯燥,如换成“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再变成“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表意相近,却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用词要有新意,如果处处是“加快推进”“不断传承”“精神奋发”“反复持续”等常见陈词,就会显得平淡乏味;如依次换为“压茬推进”“赓续传承”“踔厉奋发”“反复延宕”,词义相近却别有韵味,怎不让人眼前一亮。
综上所述,汇报材料要出彩,就要在态度、思想、特色、重点、新意上下功夫,表达出汇报人的态度,展现独到可行的思路见解,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做法,突出受众想听的重点内容,就要多在谋篇布局、措辞用语等方面巧思出新,这样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达到汇报的目的。
总结类文字材料,主要包括单位总结和个人总结两大类,也包含带有总结性质的其他文字材料。总结类文字材料,因其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产生影响较大,在公文写作中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但是,不可否认,由于总结类文字材料文章篇幅长、文字容量大、联系方面广、涉及问题多,尤其是单位年终总结,通常是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上万言,写作者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总结类文字材料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突出问题,如果久拖不决,成为一种痼疾,就必然会降低这类文字材料的质量及其影响力。因此,写作者在写作总结类文字材料时,必须重视并努力解决相关问题。
一、重点模糊
很多总结类文字材料因为结构庞大,通常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甚至四级标题的顺序层层排布,每级、每个标题下面都有多寡不等的内容。写作者或者写作授意者——一般为单位领导者,为了让做过的工作人尽皆知,不愿意舍弃任何内容,于是,那些已经完成甚至尚未完成的诸多工作,不论轻重、大小、类别,全都罗列在总结之中,俨然一锅大杂烩。在这种写作思路指引下,写作者即便力气用尽,终于做到了面面俱到,但在平铺直叙的语言环境中,诸般内容,等量齐观,轻重缓急表现不出来,似乎全是重点,又凸显不出任何重点。
要解决重点模糊的问题,在总结类文字材料写作中就要力求做到主次有别,具体而言就是对所述工作区别轻重。因为工作的性质特点、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影响强度以及领导者重视程度的差异,在一个单位,一段时间内必然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只能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既然如此,工作重要性的实际差异情况就应该在总结中通过区分主次、详略清晰反映出来:主要工作,推进过程和所取得成效必须着力描述,写作者要在写实、写全、写深和写新上下足功夫;次要工作则应该视情况予以简略表述,无足轻重的工作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同时,写作者要依据工作重要性,并结合文章布局的需要,灵活确定各项工作在文字材料中的排列顺序,以期真正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二、成绩黯淡
总结类文字材料,尽可能表现并突出“成绩”是其主要任务,也是重要目的。但是,个别写作者在展示“成绩”时常常做不到位:有的错误地认为做过的工作都是成绩,把工作与成绩混为一谈,对工作不加总结、不做评价;有的不善于区分成绩,不管成绩大小、影响强弱,胡乱堆积在一起,没有轻重高下之分;有的只是就成绩说成绩,对成绩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只字不提,对各方面的评价反馈也不甚了了;有的表述成绩时内容干瘪、文字乏味,丝毫不能展示成绩的真实价值,等等。不管写作者出现上述哪种问题,其结果都是不能很好地反映成绩,反而有可能埋没成绩、抹煞成绩。
要解决成绩黯淡的问题,就要在总结类文字材料中努力显扬成绩,并且注意宣扬成绩的力度和方式。各类工作,因为外界重视程度、影响范围和完成效果不同,对成绩的评价标准和表述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已经彻底完成且效果显著的工作,写作者必须不吝笔墨大书特书——特别对于那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工作,写作者应该在文字材料中着力体现,包括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经验、获得的好评以及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劳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对于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即使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也只能实事求是、点到为止;对于那些牵涉人员少、影响范围小的一般工作,则没有必要浪费笔墨、虚张声势。此外,写作者展现成绩应该尽量少用笼统的、修饰性语言,多用数据说话,多采取比较的方式,必要时可以使用图表,让成绩更鲜明。
三、问题隐晦
一个单位,一名干部职工,在做出成绩的同时,常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一些问题,甚至犯下若干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是总结类文字材料不能也不应该绕过和回避的。但是,个别写作者过分强调总结类文字材料——尤其是单位年终总结和个人年度总结——的“歌德”功能,认为“总结”的目的只是展示成绩,问题则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不应该过分强调,实在迫不得已,就象征性地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甚至瞒天过海,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只字不提。写作者对待问题的这种态度,既不诚实也不客观,不利于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提升。
要解决问题隐晦的弊病,就要在总结类文字材料中敞开心扉,切实拿出检讨问题的勇气来。一个单位,尤其是架构大、人员多、任务重的单位,在一个时段的工作中不可能不出现问题;同样,一名干部职工,即使非常优秀,在工作中也不大可能没有一点差错。对待问题和差错,单位和干部职工应有正确态度,要敢于开诚布公、揭短亮丑。因为总结类文字材料定稿后要上呈主管单位甚至在一定场合公开,所以写作者更应该以严肃中肯的态度和公正准确的文字来表述问题和错误——问题何时何地发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责任人是谁,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相关责任人对问题的态度等等,切实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拐弯抹角,写得明明白白。
四、整改乏力
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出了问题,都应该提出改正意见、说出今后打算,这既是总结类文字材料的固定套路,也是写作者针对既有问题必须有的一种态度。但是,有的写作者对问题整改并不重视,把整改当作不得不摆出来的一种姿态,随意应付、敷衍了事;有的写作者提出问题遮遮掩掩,解决问题也把所谓“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有的写作者善于打“太极拳”,整改问题习惯于泛泛而谈,通篇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甚至不着边际的大话套话。写作者在总结中不愿整改、不会整改、草草整改,反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过去的问题没有避免和改正,以往的错误继续重复,年年提出所谓“整改措施”,却是年年错误依旧。
要解决整改乏力的问题,就要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做到尽力而为,切实彰显单位或者个人的诚意。提出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写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承认问题存在,更不能把承认问题作为展示其所谓“宽广胸怀”的招牌,而对最关键的一步——竭尽全力解决问题——毫不在意。写作者在文字材料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有针对性,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答案,不能答非所问。其次,要有可操作性,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切实可行,既要做得到,以本单位、本人的条件和能力确实能够整改落实,也要行得通,要有具体的操作计划——依靠谁做,按照什么标准做,用什么方法做,什么时间开始做,什么时间完成,等等,都要言之凿凿。再次,要有目的性,就是通过整改,应该或者必须使单位工作达到某种层次,使某项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等等。
写作者只有真正重视并有效改正总结类文字材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能让总结类文字材料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干部年度和任期考核,必须撰写述职报告,向党组织和群众汇报德能勤绩廉表现,接受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评价,最终形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综合意见,作为干部培养考察、进退留转、绩效兑现、评先评优的依据。
撰写述职报告,就是干部进行“自画像”,要保证画得清晰、逼真、传神,必须坚持十原则。
一、亲自动笔原则。干部学习提升、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等方面有哪些做法、收获、经验、得失、体会等,秘书不可能完全清楚,如果将述职报告交给秘书捉刀,让“自画像”变成“他画像”,述职报告就可能不全面、不深刻、不精准。亲自撰写述职报告,体现的是对考核工作重视,对组织和群众尊重,对自己和事业负责,无论工作多么忙、时间多么紧,都应亲自动笔撰写,切不可委托他人代劳。
二、坚持高线原则。撰写述职报告不是简单地记流水账,把一年的工作列出清单向组织和群众一一报账,而是要把政治品德、作风形象、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民本思想、工作业绩等写出来、述出来,与组织要求、岗位职责、群众期盼进行对照。必须突出政治性、组织性、原则性、纪律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满浓浓的政治味。
三、开放倾听原则。撰写述职报告前,应通过谈心谈话广泛征求分管单位(部门)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意见,听取他们对自己考核期内学习、工作、生活、自律等方面的评价,为保证述职报告客观辩证、详尽完整、精确恰当提供信息支撑。初稿形成后,应提交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把关定向,切忌闭门造车、自说自话。
四、兼顾全面原则。每一名干部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业务分工,有的身兼数职,撰写述职报告时必须清晰梳理、完整总结考核周期内全过程履职履责担当情况,保证履责范围横向到边、全面覆盖,履责周期纵向到底、首尾相继。同时,要注重德能勤绩廉全面兼顾,防止畸轻畸重、以偏概全。
五、一分为二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干部在考核周期内,既可能干出一番成绩,赢得莫大荣誉,也可能出现错误失误,造成事业损失和不良影响。成绩、经验可以给予干部鼓励,失败、错误可以给予干部警示,都是财富。撰写述职报告切不可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差,必须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把成绩讲够,把经验讲足,把问题讲清,把教训讲透,为今后更好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导航赋能。
六、实事求是原则。构成述职报告的一切元素都应该来自于考核对象自身,如果采用PS方式把别人的漂亮脸蛋嫁接过来,或者采用美颜特效进行五官整容,必然失去真实性。实事求是是述职报告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也是干部的政治觉悟所在。因此,成绩不可故意放大、拔高,问题不可有意缩小、掩饰,经验不可人为杜撰、臆想,而是要以真实素颜示人,以此凸显干部应有的诚信品质。
七、契合身份原则。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技术干部与管理干部、行政干部与党务政工干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担负的职责有一定差异性。述职报告必须契合自身岗位职责、业务分工,不越权、不越级,不上推、不下卸,不揽功、不诿过,围绕自己应该干、应该做和实际干、实际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归纳、分析,确保与自己的身份、岗位、职位完全相符。
八、刀刃向内原则。述职报告虽然不像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那样强调少谈成绩、多讲问题,少谈工作、多讲思想,但同样少不了向组织和群众汇报自己的思想,特别要讲清楚存在的失误和问题。要敢于刀刃向内从创新激情、担当精神、履责本领、协作意识、群众观念、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给组织和群众一个交待,促使自己持续发扬成绩,果断整改问题,在今后的岁月里再攀高峰、再创佳绩。
九、语言简练原则。述职报告是要念给人听的,文字太多、篇幅太长不行,语焉不详、模棱两可不行,必须短小精悍、精当准确、突出重点、紧扣主题、数据精确、事例翔实,经得起推敲、论证。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群众听得懂、接地气的平实语言,多用数据说话,少讲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弯弯绕的长句子,避免冗长、空泛,让人生厌、反感,听不下去、听不进去。
十、反复修改原则。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如作家艾芜所言:“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述职报告要做到文风实、结构优、句子美、用词准,行文如行云流水、不落俗套,就必须站在组织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反复揣摩、精心修改,力求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在使用写作方法时必须符合它的特点和要求。它是一种工具,必须体现职能,注重实用;它有法定效力,必须条理清晰,表达严谨;它是一种特定文体,必须文字平实,准确简练,文风朴实。除了遵从文字通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观点与材料统一等写作通则之外,还要将公文那种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的语言特点体现出来,这是公文写作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方法特点以及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把握了写作的“常法”,能做到事半功倍。
01 想清楚
公文写作,立意是第一位的,技巧是第二位的。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写这篇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重点、难点、焦点在哪里?如何去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有没有可操作性?把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文章的立意也就准确了,主题也就明确了,重点也就突出了,就不会出现受众不知道在说什么、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困惑。只有公文作者想清楚了,公文受众才能看明白。
写公文最忌讳的就是,一接到写作任务,不假思考,立刻投入奋笔疾书中去,先把自己肚子里有关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公文,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切入的点过于片面,容易忽视了公文写作的要点,在初审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推翻重写。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写公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动笔前不先想清楚,或者思维混乱,想不清楚,必定导致写作的失败。
02 说明白
想清楚的事情,还要把它准确无误、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说,写公文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公文起草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把形势讲明白,把道理讲明白,把问题的原因讲明白,把措施讲明白,该突出的重点要突出,该强调的意见要强调,使脑子里想清楚的,变成纸上写清楚的,变成受众能够看明白的、听明白的。
用字用词要准确,不能出错别字;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有歧义的句子;标点要适当,不能胡乱用标点符号。更重要的是,逻辑要清楚,层次要分明,语言要简洁明快,文字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知其所云,让公文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03 有特色
公文虽然是一种格式化的文体,但并不等于呆板,更不是人们通常戏称的千篇一律的“打官腔”,千万不能简单把公文认识为“天下文章一大抄”,下级抄上级,上级抄中央,靠复制粘贴就能完成,而是因不同工作、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领导者的个性风格不同而千变万化的。公文的特色体现在内容之中,也体现在行文之中。
从宏观方面来讲,要体现时代特色;从中观方面来讲,要体现行业特色、所在单位特色;从微观方面来讲,要体现某项工作特色。遣词造句也要凸显出特色。好的公文,内容上特点鲜明、亮点纷呈,表达上自然生动、引人入胜。特别是调查研究、经验介绍之类的文章,更要体现特色。
04 可操作
公文是一种交流和管理工具,不但要求事实清楚,理由充分,论述有据,而且强调可操作性,要实在可行,避免空泛。否则,就是中看不中用,于事无补,失去公文的本来意义。比如布置工作的公文,每一条措施都应在现实工作中切实可行:什么时间完成?由谁负责?具体怎么干?完成什么目标?取得什么效果?这些内容在每一条措施中都应该一一明确,缺少了这些内容,公文的可操作性都会受到影响,工作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
要坚决摒弃满篇都是正确的废话、空洞的套话、真实的假话的“八股文风”,防止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增强公文的可操作性,发挥公文的实用价值。不论何种公文,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公文本身也可能成为法律、法规和政策,所以要特别强调开放式写作,走群众路线,征求相关意见,集中大家智慧,从而写出切实可行的公文。
总结是一种常用的文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某项工作或某项活动的回顾、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便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总结又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个总的鉴定和理论升华,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文体的人最多。
总结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身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在大的范围内由集体写,也可以在小的范围由个人写,但不论怎样都不能脱离总结者自身的实践活动。
总结的主要观点,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归纳出来,主要材料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选取出来。总结来自实践活动,反过来对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总结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着重对自身的实践活动内容加以认真地深入地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机制体制的深化,干部职工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写总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写好总结的难度也就更大。因此,认真研究总结文体的写作,非常必要,势在必行。下面我就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谈几点体会,供同志们学习参考。
一、总结的六个不同特点
所谓特点,是指总结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比较而呈现出的不同点和区别。分析和认识总结文体的特点,是把握好写总结特殊规律的关键所在。不了解这一特点,就抓不到重点,也就很难写出有特色的总结。这是我在“走麦城” 中体会最深的。开始学习写总结,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仅凭模仿别人,照葫芦画瓢,靠“摸着石头过河” 去探究,去摸索,去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体会到,总结与其他文体相比较有六个不同特点。
(一)在内容上,主要不是写现在如何,而是写过去已做的。就是对已经做过了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回顾、归纳、概括。也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把大量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二)在对象上,主要不是写一般的群众,而是写领导机关。这里所说的总结对象,主要不是写一般的员工群众,而是写单位或者部门领导机关在组织指挥、指导思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有什么新经验,有什么值得吸取的教训,看以前服务得怎样,今后怎样继续搞好服务。
(三)在方法上,主要不是我说你怎样,而是说我(们) 怎样。也就是说在写作方法上,主要不是我说你怎么样,而是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表扬,自我批评,自我提高。因此,一般是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 的语气出现,当然也有个别采用第三人称的。
(四)在目的上,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归纳情况、估算数字、盘算问题,而是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悟出道理,明确方向。写昨天,看今天,指导明天。总结工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吸取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如果只是把总结当成收录材料的容器,写成流水账,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五)在范畴上,不是写成记叙文,而是以议论文形式出现。总结不只是对情况与事实作概略性的综合归纳,而主要是对事物作本质的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规律性的东西很重要,不仅要千方百计找出规律,清楚明白地反映规律,而且要用事实明白无误地说明规律。
(六)在作用上,主要不是表扬自己,而是要充分肯定自己。是通过此种形式向本单位职工群众报告情况和向上级汇报情况以及向外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
弄清了这些不同特点,写总结就顺手了。
二、总结的两种类型区分
总结的文体有十多种。从内容上分,有政治工作总结、军事工作总结、外交工作总结、经济工作总结、学习工作总结、教育工作总结、学术工作总结、信息工作总结等等。从范围上分,有政府、地区、单位、部门工作总结和个人工作总结等。从时间上分,有月工作总结、季度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等。总结文体分类虽然很多,但我认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全面性工作总结,一种叫专题性工作总结。写什么内容的总结和写什么类型的总结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容易乱套,那肯定是写不好的。
(一)什么是全面性工作总结
所谓全面性工作总结,顾名思义,是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组织的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工作实践进行全面性回顾总结。全面性工作总结,一般是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比较繁杂且非常重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把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反映出来,又要突出中心,抓住重点,写深写透。尤其是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单位、部门、行业和组织都争着能在上面挂上号,希望自己单位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被上级转发或刊用。由于这些原因,总想把自己单位所做的工作成就都反映出来,结果使全面性工作总结写得面面俱到,失去了特色。罗列了一大堆事实材料,反而被人家(上级或编辑)一笔勾销了。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搞好三个统一。
一是在总结的中心内容上进行统一。看是以反映工作情况为主,还是以反映经验体会为主。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采用后一种形式较多,以写经验为主,不搞面面照顾。
二是在总结的主题选择上进行统一。看要不要树立一个主题,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不树立一个主题,写出来的总结就很难突破一般化。最好是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写就不会走题。
三是在对工作形势的估计上进行统一。看单位、部门、组织在一年、半年或某一阶段,总的形势如何,哪些工作做得最好,成效最突出,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工作最典型(两方面),哪一些问题和原因需要总结上报。在这些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执笔者就有了主攻方向,结构编排就容易,产生灵感也就快,下笔也就顺畅。
全面性工作总结多是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以会议讲话的形式出现,一种是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出现。形式不同,文体的结构、开头、结尾也不一样。以会议讲话的形式出现,多是总结性讲话,讲评性意见,或者报告工作。如: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一篇全面性工作总结。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情况明了,经验突出,措施得力,任务明确,写作方法富有特色。你再看看胡锦涛总书记的《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也是一篇全面性工作总结,只不过是以领导讲话的形式出现。《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对我国实行改革开发40周年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总结了十个方面的成就和九条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经验。具有划时代指导意义。很值得学习借鉴。
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出现,在各级机关中经常采用。比如,单位、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以文字的形式打印上报,就属于这种形式。像《最宝贵的财富 最稀缺的资源———关于“青岛企业家群体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发表在《现代企业教育》2005年第11期) 就是一篇全面性工作总结的调查报告。全文有一万多字,总结分析了“青岛企业家群体现象”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四个方面的成因以及五个方面的经验。创新性启迪性融为一体,写得非常精明干练,给人一种割舍不下的感觉。
(二)什么是专题性工作总结
所谓专题性工作总结,就是指专门总结某一项工作、某一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突出特点是一个“专”字。要求内容专、主题专、事例专、经验专、写作手法也专。一般是总结工作中某一个方面的先进经验,或者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总结。比如说,单位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按要求向上级写出的专题工作报告就是这一类型的总结。这种文体在机关工作中常用,所以比较好把握,容易写好。当然,也不是长一个脑袋就能写好的。
我认为,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在写专题性工作总结时,必须对有关专题的内容、原则、要求、方法,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知道所要写的专题总结专在什么地方,专的是否比较合理,专的是否有根有据,专的是否新颖。自己要是“专” 不进去,很可能把专题总结写成一般性的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最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抽丝剥茧,层层剥皮,步步深入,写出特色。比如, 《宝钢: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发表在《求是》2009年第2期)就是一篇很好的专题性经验总结。全文共有两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写得非常好。作者简单勾勒几句导语之后即对情况进行了三个方面高度概括,归纳出了六条宝贵经验,让人一看就知道出自行家之笔,很值得借鉴。
三、总结的写作要突出经验
写总结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这种目的,要求我们在写总结中,不能满足于把成绩讲够,把问题找准,把措施提好,应该在总结经验上多动脑筋,多花气力,多下工夫。哪怕只是总结出了一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也是成功的。任何一种工作总结,如果只报情况,不写或者写不好经验,就很难有推广的价值。
第一,写者要具备“六有” 的条件。写好经验总结的决定因素,是作者内在素质。如果作者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渊博的知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又有充分占有的资料,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经验总结。当然经常写的和不经常写的不同,这里有个写作经验的积累问题,也就是说,熟能生巧,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认真把握和总结。
第二,写者要达到“三很”的程度。我认为写好经验总结,就是要达到“三很” 的程度。即:开好头、结好尾、突出中间,这是写好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古人作乐府诗,要“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写乐府诗的开头要像凤凰一样漂亮,中间要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笔者认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写总结。竭尽全力把情况部分写得很漂亮;精准提炼把经验部分写得很充实;有针对性地把措施部分写得很有力。
第三,写者要广泛占有管用的资料。邓小平说过,学马列一定要管用。写总结也是一样,必须充分占有管用的资料。起码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1) 单位、部门、组织在半年、一年或某一阶段,做了哪些主要工作,每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发展过程。哪些工作做得较好,哪些工作做得一般,哪些工作做得较差。(2) 单位、部门、组织在半年、一年或某一阶段工作中,面临的时代背景情况,利弊条件是什么,遇到一些什么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了哪些办法和措施,有什么成效,有什么经验教训。(3)单位、部门、组织有哪些能说明工作成效、经验教训的典型事例、精确数据、群众语言、上级评价等。(4)单位、部门、组织当前的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哪些是带倾向性的问题,哪些是一般性的问题,哪些是老问题,哪些是新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设想,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和标准等等。只要切实掌握了这方面的资料,写经验总结就有了主动权。
第四,在写的过程中搞好“四个结合”。能否利用占有的材料说明经验,关键在于“结合”得怎么样。凡是质量高的经验总结,都是观点和材料结合得比较好,这是写经验总结的基本规律。究竟怎样“结合” 才算结合好了?笔者认为,结合的方法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各有高招。一是先摆观点,然后用材料说明观点。二是先讲事例,而后从对事例的分析中引出道理。三是边叙述材料,边提出观点。四是在写的过程中,多种“结合”方法交替运用。不管采用哪一种“结合” 方法,都要防止和避免把两结合片面写成了观点加事例就算结合好了。所谓两结合,不是两并列和两相加,而是要求选用的事例和提出的观点,都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机结合。衡量两者是否结合好了,不仅要看是否把观点和材料写到了一起,更要看是否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把两者内在的联系正确的揭示出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和认识,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四、总结的四种分析方法
对于写总结一定要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手的资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过筛子。把能够体现总结的主题思想和经验,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加工提炼写进总结。讲到“分析”,可能有的同志会说:“工作上的成绩、做法和问题都是明摆着的,还用得着分析?”其实不然,“明摆着” 不见得每个人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这就需要借助综合分析的这把解剖刀,帮助我们消除视觉上的盲区,力求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必须善于运用。
一是从上面向下面看,看对不对。就是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衡量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制定的决策、取得的成效、总结的经验是否“走神”。有的抓基层注重“送水”,有的抓基层注重“打井”,有的扶贫注重捐款送物,有的扶贫注重上项目传授技术,送工作岗位,等等。用上级的精神一衡量,就知道哪可否,哪可取。
二是从外面向里面看,看新不新。就是用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主要媒体上发表的重要评论,用省内外、市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照本单位、本部门、本级组织的做法,看是否有所创新,还是照抄照搬,或是半抄半创。
三是从全局向局部看,看有没有指导性。就是站在全党、全省的大局,乃至全国的大局,看本单位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和采取的措施,哪些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事例和观点有用,哪些事例和观点没有用。
四是从纵向往横向看,看过硬不过硬。就是进行纵横交叉分析比对,看我们总结的是否过得硬,能否打得住。取消一般的,保留最能说明问题的和最为过硬的部分,以保证能够给人以借鉴。
如果确实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写出来的总结就过硬,质量就高。写对照检查材料,怎么找问题?
近段时间,各地都正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陆续召开党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按照规定,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对照剖析材料事前还要报级上级审阅通过之后,才能召开民主生活会。作为非常重要的“年检”“年审”,衡量民主生活会是否取得效果的标准,关键就看问题找得准不准,就看对照检查中是否能发现和找到“病根”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纠正办法。党员领导干部怎么才能在民主生活会的对照检查材料中找到问题、找准问题呢,大体来说有这样五个方面:
01 对照标准找
每年的民主生活会,上级都会确定一定主题和指定对照内容,这些主题和要求对照的内容,就是对照检查材料找问题的规定方向和参照座标,要求班子成员必须逐一对照进行剖析检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如今年的民主生活会,就要求从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方面,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方面,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进行对照检查,这些要求,就是班子成员查找问题的主要方面和依据。
02 通过群众找
知政失者在草野,班子成员工作做得好不好,有什么毛病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所以每次民主生活会,都要求事前班子和班子成员要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要求班子成员要进行广泛的谈心谈话。开展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从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帮助自己发现症结、调整航向。
03 躬身自省找
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对照检查,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制度安排,强化党性,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以党章和党员干部的标准对照检查、躬身自省,从而更好地“洗澡”“治病”。从哪些方面自省、自检呢,可以结合党章党规,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思想觉悟、观念认识、纪律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去找差距、找不足。
04 相互帮助找
民主生活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党的组织和同志间的相互帮助,促使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时有些问题是自己不能甚至不愿提出来的,但正如疮的腐肉不剜,新肉便不会生长出来一样,很多时候,相互监督的力量可以促使正犯着迷糊的当局者得以警醒。民主生活会通过相互帮助的制度设计,就是要以类似“红脸出汗”“当头棒喝”甚至“猛击一掌”的方式,来达到相互提醒、警醒以发现问题的作用。只要出以公心、本着对工作和同志负责的态度,有时这样的猛药对于改正不足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05 认领问题找
每一个班子,都是由若干班子成员构成的,班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跟班子成员有关,所以每次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中找出的问题,班子成员都应当对照自己的表现,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认领和切实整改,所以从班子查找的集体的问题中去认领和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也是剖析检查中发现问题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只有先知道“病”,才可能寻根索源找到“病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办法。
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究竟如何撰写好这一材料呢?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思考。
一、当前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成绩写得多而问题写得少。有的同志生怕别人不知其成绩,而将其写得多多的,相反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即使有问题,也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大多数还停留在表面上,如学习不够,深入调研不够,或创新不够等。
二是原因分析得不够深,而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亦即剖析的深度还不够。主要反映在有的同志在撰写其原因时,尽管会也有一些分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并未触及到自己的灵魂,不知、不愿或不屑于在灵魂深入实现自我革命,不愿意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党的宗旨观念上进行剖析。
三是理论语言写得多,而问题及整改措施写得不够具体明显。主要反映在大话套话等理论语言占很大篇幅,而写不出的问题及有针对性的措施。因而就表现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未能在对照检查材料中把本单位班子集体或自己的“相”画准,把问题找实。
四是网上下载、抄袭或代写的多,而真正自己动笔撰写的少。主要反映在,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即使有写作或较强的写作能力,但也不愿意花功夫,只从网上下载他人或抄袭他人的材料,有的甚至请人代笔,而官职越大往往就越是不屑于自己动脑动手去撰写上述材料。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顾虑。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己有“怕”思想认识。也有些党员干部仍然顾虑重重,生怕曝露了自己的问题,生怕掉了自己的老底。二是有“混”的思想认识。不愿多写问题,不愿真正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
(二)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亦即“诗外功夫”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得不够深入。有的地方和部门尽管开展了多次学习,但并未真正学进去。二是意见征求得不够广泛。有的尽管也在发函、或派人下去或在网上征求群众对本部门本单位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意见,但却征求得不够广泛,也不够真实,因而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时又岂有不停留在表面上或理论上的呢?
(三)自身能力有限所致。主要反映在:有些同志自身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或知识水平有限。有的同志本来就不爱学习,加之原来的知识水平也不高,按照统一要求,要求其认真撰写好一份有深度的8000字左右或更长的剖析材料,他们不仅感到不习惯,而且更是叫苦不迭。因此,在任务压头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就干脆抄袭或从网上下载或请人代笔等。有的同志能说会道,但就是不能写,缺乏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审查把关不够严。有的党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对照检查材料把关不严,得过且过,有的还怕得罪人,即不认真审查,也不要求其仔细修改。糊涂官打糊涂百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又岂有不停留在表面上的呢?有的审查者看多了,觉得乏味,就索性让其通过。
三、当前切实撰写出较高质量的对照检查材料的基本对策
(一)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消除思想顾虑
如果思想上有顾虑,是决然不能把事情做好的。如果在撰写自我对照检查材料时,不能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摆出来,不能深入剖析自己的灵魂,“怕”从灵魂深处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宗旨观念上找根源,那么,其材料是深刻不了的,其目的也是无以达到的。事实上,如果对自己剖析得越深,自己的思想境界相反就越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他每写一篇文章,就是一次对自己灵魂的剖析。因而,他时时解剖自己。因此,必须消除顾虑,克服“怕”的思想。一旦消除了“怕”的思想顾虑,把认识搞上去了,那么所撰写的对照检查材料就会自然而然把自己的像画准画好。
(二)必须进一步做好前期准备,多下“诗外功夫”
一是应认真组织好学习。首先把组织好学习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切实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用我们党先进的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其头脑。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好党员干部自学,如开展在线学习等。二是应切实做好前期的征求意见准备工作。正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样,如果不做好前期的调研、测量、论证等工作,可研报告就写不出,即使勉强写出,也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因而,按照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以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要求,应广泛而深入地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加以梳理、归纳。这种调研工作,征求意见工作做得越好,撰写的对照检查材料就越有针对性,也就越有说服力。
(三)必须进一步把握好“五个明确”,下一番苦功夫
在消除上述思想顾虑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写作上下一番苦功,否则难以把材料写好。
一是应进一步明确撰写材料的要领,即应明确写作的内容。(1)自己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2)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3)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整改的具体措施等。
二是应明确对照的镜子。既然要对照检查,那么究竟以什么为“镜”呢?按照中央的要求,其镜主要有三:(1)法规之镜,即以《党章》《廉政准则》等党内法规为对照检查之镜。(2)榜样之镜。即以焦裕禄等勤廉先进典型为镜,察看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群众之镜。即从群众身上反观我们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是应明确检查的对象。按照中央的规定,对照检查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党员干部自己,因而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中,应把眼睛转向自身,转向自己,积极地向内看,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符合上述几面镜子的要求。
四是应进一步明确剖析之道,即应积极思考,认真研究。针对上述所征求到的意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或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仔细分析,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总要求,把自己的思想想通,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想透,然后将自己的所思所得、行之于笔端,那么就能把对照检查材料写好,写出其质量和自身的水平,并按其要求,进行认真的整改。
五是应进一步明确每次撰写修改即是一次锻炼提高。即将其视作一次锻炼,提高的过程或好机会。有的党员干部即使自身水平有限,写作能力有限,但应也参加积极锻炼,每次这样的过程,亦是一次重要的锻炼提高过程。水不急,鱼不跳。经过若干次后,撰写上述材料的能力不仅会得到大步提高,而且有的党员干部还会从中享受到一种写作的乐趣,从而切实做到拒绝抄袭,下载或请人代笔。
(四)必须进一步仔细审阅,严格把关
按照中央的要求,既然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是开展我们党组织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就应当严格把关。一是对不符合要求者,未把自己的问题、原因及整改措施讲透讲具体的材料,均应要求其反复修改。修改的过程,亦是提高的过程,大凡优秀之作,均是修改出来,比如曹雪芹在撰写《红楼梦》时就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修改多了,就能提高其质量。二是对完全未触及灵魂的,应予以推倒重来。坚持要求当事者重写。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直至把材料写好为止。
要想写出高水平文稿,
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样的文稿才能称之为高水平?
什么样的功夫是公文写作的上层功夫?
高水平文稿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吗?
公文写作高手是技法高超的写手吗?
公文写作的上层功夫是高超的写作技法吗?
如果,这是你对公文写作的理解,那我的答案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一、公文写作的“道”是什么?
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道”是本源规律,促进事物发展的规律即为道。
“术”是植根于道的基础上,为达目的所采取的行动之法。
公文写作的“道”,就是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洞悉事物发展的规律,高水平文稿有时间穿透力,它能穿越历史长河,承载记录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倘若脱离了文稿起草“道”的根本,再美的语言,再高超的写作技法,也不过是花拳绣腿,没有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产生不了很大的社会价值。
因此,高水平的文稿“道”“术”合一,既能恰如其分地准确运用文字语言,韵律节奏优美;又能揭示事物发展规律,能穿越历史长河,承载记录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而公文写作的上层功夫,则源于我们对坚守探索客观规律的信念,以及对事物深刻洞见的功力。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起草的第一篇行业理论文章时领悟到的心得。
二、他山之石真的可以攻玉吗?
时间拉回到了2015年10月左右,当时领导让我尝试写一篇新常态下能源行业发展的理论文章。
我搜集了当时现有的最新材料,花了一两个星期反复研读拆解,在这些材料基础上,采用“老酒装新瓶”的手法,重新搭框架,起草了自认为满意的初稿。
我把初稿满怀信心地发给业内非常有威望的专家帮忙提意见,希望能得到高人的指导和认可,可是专家的反馈却让我振聋发聩。
一位参与了电改9号文起草的行业泰斗说:
“这篇文章总体还可以,但有几个问题:
一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新能源和分布式,你们要提前布局,不能只强调煤电发展;
二是你文章提到电改,电改的核心要义是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这么重要的观点你只字未提;
三是在新能源技术上,现在很多核心技术都被国外掌握,特别是新能源的颠覆性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拿出发挥领头羊作用的态度,提前布局研究那些影响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比如,最近《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新能源已经在材料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将来光伏发电的转化效率将会极大提高,光伏成本的下降会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观点,贯彻中央精神不能跟着喊口号,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举措!”
另一位早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制定的操刀手指出:
“分布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发展不能建立在政策的依赖上,要基于市场理念来发展,你们应该呼吁国家建立市场竞争环境下合理的分布式电价形成机制,推动分布式能源健康发展。”
“登高望远”,才能看高远的天,睹辽远的景,见流动的云,沐清爽的风。站在巨人的肩膀,眺望远方,文字新手也能从一定高度洞悉行业发展问题。
我突然清醒地认识到:仅有“老酒装新瓶”还不够,好的文稿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只有形式没有思想的文稿,就如同漂亮的酒瓶里装的却不是好酒,他山之石攻的不是玉!
三、公文写作高手是技法高超的写手吗?
2015年,各大发电集团都在争夺大型煤电资源,这时候提出加大新能源发展,推动国家建立市场竞争环境下合理的分布式电价形成机制,是非常大胆且超前的。
我根据专家的意见大量搜集资料,并把想法给领导作了汇报,并陈述了理由:
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达到20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约14亿千瓦,而目前已建成、在建以及核准待建的火电总规模已接近2020年规划目标,后续发展空间将愈来愈小。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调,以及与分布式能源相配套的微电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逐步完善,分布式靠近终端、能效高、经济性好、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优势逐渐凸显,成为未来电力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领导鼓励:想法很好!你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呢?把你想要表达的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认真思考并给文章重新明确了定位:
这篇文章是给行业的高层看,给国家政策制定者看的,目的是发挥服务决策作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因此站位一定要高,要有情怀和胸襟,要能指出问题,立足当下预见未来;要有自己的观点,观点也许不一定正确,但能引发思考探索。
于是我重新梳理了思路:
当前能源发展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能源领域颠覆性技术有哪些?
贯彻国家政策应该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就是公文写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好的文稿在行业发展的转折点,提出问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如果文稿可以穿透时光,公文写作者应该同这些参与改革的人一道,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一抹墨色。
四、什么样的文稿是高水平文稿?
练习100篇同水平的文稿不如在同一篇文稿上不断地思想迭代,心到了,自然眼到手到,直到打磨出心里的那个样子。
在领导的指导下,当我把新的资料重新排列组合,经过无数次打磨修改后,新的框架出来了,新旧两者对比,差异明显:
Before
一、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电力能源发展的新趋势
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的新形势
准确把握能源行业呈现的新走势
准确把握市场要素发生的新变化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课题,
准确把握安全环保带来的新要求
二、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的不适应
新常态下思想观念不适应
新的体制机制下工作方式不适应
新的发展阶段下能力素质不适应
三、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初稿:逻辑上,大的框架联结并不紧密清晰,标题和标题之间前后不对应;形式上,标题中规中矩,表述方式没有特点,字数也不统一;内容上,没有清楚揭示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措施大而空。
After:
一、在发展方式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抓好“压”和“保”,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质量效益。
二、在体制机制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勇于“破”和“立”,释放发展新动力
推进治理结构创新。
推进运营体制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三、在能力素质上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统筹“虚”和“实”,打造企业软实力
加快转变思想观念。
着力提升能力水平。
重视培育企业文化。
终稿:逻辑上,大标题与大标题、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形式上,标题之间字数一致、表述统一,有韵律感;标题中间采用正反手法,对立统一协调,有较强冲击力;内容上,直接指出问题后,系统提出措施,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此文经刊发,就被各大央媒转载,引起有关领导关注。
2017年底,国家出台了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相关政策;
2018年初,综合能源服务被列入各大能源集团发展战略。
“心中若能容沟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高水平的山水画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高水平文稿也讲“三远”:
站位“高远”。能围绕上级精神部署,从领导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有较高的格局。
分析“深远”。能挖掘表面与深层、当前与长远、主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深刻洞察表层现象下的深层次问题原因,立足当前提出前瞻性新思路新见解。
措施“平远”。画出的贯彻落实“施工图”“路线图”,能承载记录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的重任,见证推动事物发展。
五、获取公文写作上层功夫的心法是什么?
公文写作要为观点服务,要揭示规律推动事物发展,所有的技法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
领导说我习得了文稿起草的上层功夫。
转眼7年过去了,当时文稿起草的过程却历历在目,此后的岁月,这个心法也成了我写作坚守的信念。如果我的文稿看起来有那么一点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就是我藏在心里的高手秘籍。
虽然,今天的我们离高手的距离还很远,但那个信念的灯塔,会一直指引我们不断努力探索求知与前行。
你,get到了公文写作的上层心法吗?
那就是:入窄门、行远路、见微光。
入窄门:公文写作按照基本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并不难,难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求知,洞察问题、思考对策、促进发展。
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不断重复练习同一水平的文稿,不要因文字上几招炫技的功夫沾沾自喜;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勇于跳出舒适区,不断打破原有思维局限,迭代升级认知水平。
行远路:在这个崇尚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想踩着风口,快速成功。然而,没有前期缓慢的“厚积”,又何来最终的“薄发”。
顶尖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用长期坐冷板凳的心态,下苦功夫,让心向下生长,把根深深扎进土壤,才能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见微光:公文写作对于新手来说,是枯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你甚至都不一定有机会接触到重要文稿起草的机会,很长时间不被看见甚至不被理解。
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你的心里要有眼光。请相信,过了窄门,前面就是宽广大道。
过去一年的年底和新的一年的年初,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总结。最近有不少朋友询问班子年度总结的写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相关建议。
01 基本写作思路
关于班子总结的基本写作思路其实并不好讲,因为核心内容就是年度各项工作,刨除工作事项之外,剩余可以模板化表现出来的内容并不多。
从各级政府班子总结到具体职能部门的班子总结,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班子总结到各类企业的班子总结,写作前最重要是看看相关要求,如果没有发文明确,那就需要咨询考核部门相关人员的建议,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安排结构、整合工作内容。
当然,实际中,肯定也有朋友会遇到比较极端的情况,没有任何写作要求可以参考,领导也没交代,只能全凭自己去设计,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可以尝试从理论学习、政治担当(具体工作)、廉洁自律这三个大方向搭建框架。因为根据实践经验,这三个方向在目前各类总结材料中最为常见。
02 写作框架
这里就以理论学习、政治担当(具体工作)、廉洁自律这三方面为例,谈一谈政府班子总结材料的写作:
1.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主要交代学习了哪些理论、以什么形式学习、学习哪些内容(从理论延申到有关实际工作的理论知识)。
这一部分的结构可以这么安排:
一、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部署。
(三)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四)……
每个小标题后面一般就直接跟上具体做过的事项,例如:
“(一)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全年召开政府党组会议*次,集体参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围绕疫情防控、产业提升、***等专题,形成*多项学习研究成果。”
2.政治担当
政治担当就是讲讲开展过的重要工作,例如作为政府班子这个角色,开展了哪些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开展来体现班子的政治担当。
这一部分的结构可以这么安排:
二、强化政治担当,充分发挥*政府领导班子在政府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
(三)……。
(四)“双招双引”卓有成效。
(五)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六)城市建设******。
(七)惠民安民******。
(八)……
这一部分的文字数量较多,基本上涵盖重点工作、成绩凸出的工作。当然,基本上也逃不出这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还有民生工作。
写作时,也基本就是在小标题之后直接跟上工作内容,例如:
“(七)惠民安民成效彰显。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高标准打好****攻坚战,出台****系列政策,……。就是直接讲工作一项接一项。”
写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梳理出工作内容,然后把工作内容放到合适的小标题之下。
3.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部分主要是写廉洁以及从严治党方面做的工作,这部分内容可发挥的空间不大,内容相对比较严肃。
这一部分的结构可以这么安排:
三、强化廉洁自律,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班子成员对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督促抓好分管口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持续优化作风。各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次,解决基层和企业实际问题*个以上。……。
(三)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突出抓好……,坚决堵住廉政漏洞。
廉洁自律这块工作基本都是特点比较鲜明,相对容易梳理,而且工作较为稳定,基本没有太过繁杂的类型,写作上比较好把握。
03 其他建议
根据实践经验,关于总结材料的篇幅,政治担当(具体工作)能占到6-7成、政治学习占到2-3成、廉洁自律占到1-2成。
另外,一般到了写总结的阶段,其实能参考的材料还是比较多了,因为整年都在写写写,之前的材料大多也是工作相关的,完全可以拿过来参考,主要就是数据要更新,新的工作情况要跟进。
公文用语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因此公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切忌长篇大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由于片面追求简练,而使文义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表达。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文的简明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不要兜圈子
撰写公文,不必像文学作品那样,还需要做个铺垫或者设置谜题,引人入胜,我们只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写明公文的主要内容即可。
例如:“《实施意见》的出台,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环境的必然要求。《实施意见》的出台,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政策体系,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让企业家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这种写法就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点出《实施意见》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价值。
(二)使用规范化简称
凡不是人人周知或只在特定领域、特定人群中使用的简称,首次出现的时候要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可以用简称。
例如:“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简称,首次出现就需要用全称,“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另外,使用简称要使用约定俗成的规范用法,例如中纪委、中组部等。
(三)多用陈述句、祈使句
公文是实用性极强的文体,为了直接说明情况、提出要求,这就需要在公文中常采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因为这两种句式能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并且使人一看就明白,做到了文字简洁明白,干净利落。
例如:当撰写报告、交代问题时,尽量使用陈述句,将问题表达清晰;当布置任务,传达精神的时候,应尽量使用祈使句,动词开头,说明具体怎么做。
换句话说,上行文应尽量使用陈述句,下行文尽量使用祈使句。而对于描写的句子,带有个人感情的疑问句或感叹句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
(四)围绕主题,删繁就简
公文的实用性要求公文语体要讲求效率,力争做到“益一字则文赘,损一字则意阙”的境界。
同时,由于公文主旨和观点的需要及文种的不同要求,材料应详略得当。否则让人感到内容拉杂,不得要领,反而掩盖主旨。
例如:写“请示”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请示”的缘由写得过于具体、繁杂,使具体“请示的事项”反而不突出。有的人甚至认为“请示的缘由”写清了,“请示的事项”不用写自然就明白了,这也是一个误区。
“请示”最核心的就是把“请示的事项”写得具体、明白。
(五)精炼词语,句子成分共用
在公文语体中可以采用句子成分共用的形式,避免很多重复词语,使语意的表达显得非常简洁。
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可以把以上三个小句中的谓语成分集中起来,共用一个相同的主语和宾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这样句子就显得语意集中,句式紧凑,更便于理解。但运用成分共用要注意瞻前顾后,词语搭配合理。
(六)恰当运用古词语
大量的古语精华正合乎公文语言简洁凝练表意确切的要求。当我们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那些至今生命鲜活的精粹古语就会扑面而来。
例如:孔子的《劝学》中的“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不耻下问”;
《孟子》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苦其心志”、“浩然之气”;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中的“居安思危”、“戒奢以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把这些古词语恰当运用到公文中,不仅使文章表达精练,而且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另外古语词一两个字、几个字往往可以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特点正好切合了公文语体对语言词汇的要求。因而在公文中恰当使用古词语是必要的。
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古语词的某些缺陷,在使用时必须遵循时代性原则和意义明确原则。
(七)使用公文专用语
公文专用语一般都有特定的含义,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了言简而意丰的特点。这些专用语都是约定俗成的,在公文语言表达上十分凝炼简明,在公文写作中可适当运用。
例如:一篇“请示”的结束用语常常是“当否(妥否),请批复”,这样就比“是不是妥当,请给予指示,我们好按照指示去办理”要简炼的多。
又如在公文中经常出现的词“收悉”、“妥否”、“鉴于”,分别表示“收到并且了解”、“不知是否妥当”、“考虑到”,这些专用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简洁精炼,而且也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能起到简练作用的公用专用语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头用语:兹(兹有、兹经、兹因、兹由……),据(据悉、据查、据了解、据反映、据核实……),经(经查明、经研究、经审查、经会议讨论通过……)等。
称谓用语:本(本部……)、贵(贵店……)、该(该公司……)等等。表态用语:同意、照办、即办、当即执行、坚决贯彻等等。
引叙用语:闻(欣闻、倾闻……),悉(欣悉、惊悉……)等等。谦敬用语:承蒙协助、承蒙惠允、不胜感激、不胜荣幸、大力协助等。
总结用语:总之、综上所述、据此、对此、为此等。希望用语:希(希予、希将……)、请(务请、拟请……)等等。
结束用语:此(此令、此复……)、特此(特此通知、特此通报、特此函达……),希、望、盼(希遵照执行、望贯彻落实、盼即妥善处理、盼复……)等。
(八)明确语意,凝炼句子,力戒重复
比如一篇关于新闻发言人的《意见》初稿中有一段:
“明确新闻发言人工作范畴。要保障新闻发言人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其能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了解全面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重要信息,为新闻发布作好相关准备。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的权责,为新闻发言人敢说话、愿说话、善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新闻发言人应能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可向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的时机、内容、形式和人选。”
这段中,重复的、不必要的意思颇多,“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的提法也不确切。
应修改为:“明确新闻发言人工作范畴。要保障新闻发言人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其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了解全面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重要信息。新闻发言人可向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的时机、内容、形式和人选。”这样避免了内容重复,语言也比较简洁。
笔者最近在从各个角度各种写对照检查材料,但是,越注重文辞上的修改完善,越感觉对照查摆似乎偏离了原本应该有的作用。于是,笔者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近十几年积累的纸质的、电子的、不同领域和单位的对照检查材料找出来做了一个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发现了3条规律:
一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材料化”。如果把十几年前的广泛受到好评的对照检查材料放到现在,几乎就是不合格的,为什么呢?因为里面大白话的比例很多,小标题也不规整,每个问题的篇幅不一,长的有一页纸的、短的就两三行。这绝对不是一个优秀或合格材料的“样子”,但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现在很多对照检查材料都比不了的,那就是画像准,一读就知道说的是谁、说的是什么事儿。
二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制式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照检查材料有了明确的模板,不仅固定了几个部分,连小标题都确定了,甚至有的基层组织对篇幅的行数都有准确规定。所以,十几年前较为普遍的那种长长短短、风格不一的对照检查材料,和现在普遍看到的在版式上严丝合缝的对照检查材料,你觉得哪种更好呢?
三是对照检查材料越来越“逻辑化”。这里说的逻辑化,指的并不是对照查摆的要求和问题之间的逻辑,这当然是要严格遵守的;而是指的现今很多督导组对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之间过分强调的逻辑关系。客观地说,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并不是理工科的作业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定是具有宏观性的,甚至在叙述上略显笼统的,为什么呢?因为太过具体了之后,原因就又变成了问题。一些优秀的早期的对照检查材料,有把原因分析和问题一起说的,也有在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入剖析的,无论哪一种,都是虚实结合在大逻辑上进行论述的,而不是直接在原因分析中“点题”问题表现。
过度“逻辑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有些突出问题没有办法写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要严格对照规定的几个方面来查摆问题。但是,有些突出问题的确是没有办法归类进去,所以就不写了,虽然是迫切解决的。这不免有些可惜。
以上的3条规律,是笔者在梳理了近十几年对照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总结的,说的都是不好的变化。但其实也有好的变化,比如随着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照检查材料在整体的质量上是有提升的;比如随着要求越来越严,以意见建议代替提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少。
其实,一个好的对照检查材料,只要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得透、整改措施有用,那就是OK的。至于规范到什么样的程度,不同单位有不同选择,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本末不能倒置,规范应该服务于效果,而不是一切服务于规范。
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但从以往撰写的考察材料来看,“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马褂众人穿”的公式套用写作形式普遍存在。这种含糊笼统、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考察材料,没有“画准”干部,甚至对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精准选任造成不利影响。
一篇高质量的考察材料要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着眼“三忌三要”,转变写作方法,才能立体而鲜活。
01 忌含糊笼统,要生动鲜活,写出“如临其境”
写好考察材料要注重“画形”更要“画神”,用华丽辞藻修饰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同粘有油彩的手巾擦脸,越抹越花。一要多角度了解“画像”。提前熟悉考察对象的任职经历,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谈话提纲,详细了解考察对象政治素养、工作风格、个性特征和群众口碑等情况。二要多层次识别“亮像”。科学划定谈话范围,注重听取干部“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等人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同时重视干部自我认知评价,与考察对象面谈时要听其工作思路、看其立场及认知水平。三是多渠道印证“成像”。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多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工作外的生活情况。综合参考运用关联度调查、查阅近几年考核总结材料、自我剖析评价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印证、综合分析。
02 忌千人一面,要彰显个性,写出“如见其人”
一份好的考察材料,即便屏蔽掉基本信息,也能在读者脑海中塑造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见文如见人”的效果。一要文风朴实。考察材料不同于述职、讲话等材料,要善“记录”避“创作”,要减少“高大上”的感情色彩,用“土味”语言来“白描”客观形象。比如“某某同志是单位的老黄牛、某某同志是征地拆迁工作中的拼命三郎”等。二是突出特点。在总结提炼干部主要特点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仔细甄别、有所取舍,分清共性与个性,避免泛泛而谈,防止“撞脸”。比如描写乡镇武装部长“做事干练果断、快言快语,有军人风格”,简单几个字眼就能让干部本人活现在眼前。三是注重成绩证明。干部实绩是考察材料的重头戏,每一个观点提出之后尽可能选用事例、数据充当血肉,要通过摆事实、举例子、列数据的方式,具体阐述考察对象是干了什么的,干成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考察对象,做到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
03 忌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写出“如在其中”
干部考察,最终要以考察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常委会”定量干部的重要材料,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客观准确,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一要主见鲜明。个别谈话是直观反应干部日常表现和群众口碑的方式之一,遇到褒贬不同时,考察组成员要头脑冷静,不能草率地以个别人的看法为准,要通过与本人面谈、侧面了解、查阅资料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客观分析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二要公正评价。谈话、测评汇总中发现干部的“致命弱点”,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坚决杜绝“睁眼不见”;对于“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切不可“添油加醋”“无事生非”,坚持公平公正的评价干部。三要用事实说话。要将“听其言”与“观其行”统一起来,将看一时与看一贯连接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横向比看实绩、纵向比看变化,相互比看特长、前后比看潜质,不给干部加“美颜”、上“滤镜”,防止“一俊遮百丑”。
高度,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所在,没有高度的文章可能“一文不值”。在公文写作中,高度问题普遍存在,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但归结起来,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思想高度,体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一个是艺术高度,体现作者对写作规律的运用水平,还有一个是领导高度,体现着领导者的“领”与“导”的基本职责。这也是文稿写作的三个制高点,站到这个最高点,也是一篇好的领导讲话文稿的基本要求。
01 思想高度,是指公文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写材料不能主观腻测,必须要“看事儿”,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只有对事物观察得精细,思考的深入,搞清楚事物本质及各种关系,深刻把握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发展规律,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形成过人或独到的见解,从而使材料的主题深刻而正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谈不上思想高度的。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要正确反映就必须对它全面观察、深刻认识――从正反、纵横、时空、彼此等多种角度去分析、比较和研究,善于抓住关键点,将问题想深、想透;从高处、大处、远处、深处来审视和考察,从而使认识尽可能客观。
02 艺术高度,是指公文写作技法达到的精美程度。
公文写作虽然不像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但在一定的规范下也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好的文章让人看了也有一种良好的审美感受。艺术高度,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公文庄重大气的特质。庄重大气,非常符合领导机关性格特质要求――领导机关的使命、职责和能力等决定了领导机关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比如对事物的认识深刻而严谨,对事实的把握准确而周密,对工作的态度严肃而认真,等等。
公文写作只要把握了庄重大气审美特征,就既能充分反映领导机关性格特质,也能使公文写作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任何轻率、小气,既不符合公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也不符合领导机关的性格特质,没有高度可言,是提升艺术高度之大忌。要实现公文庄重、大气,除了在思想上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外,关键要熟练运用公文写作的基本技法,做到在主旨确立、谋篇布局、形式表达和语言运用上得心应手,兼顾协调,老练畅达,富有美感。
03 领导高度,是公文高度的天然要求。
站在领导的高度,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写出来的材料才气势恢宏、高屋建瓴、不同凡响,而不是小里小气。提升领导高度,就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要辩证地看问题,防止和纠正“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要深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部门工作、专业工作和具体工作,往往处在大背景、大战略、大进程之中,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个大背景、大战略、大进程,才能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站到领导高度,有效把握和正确处理这些局部和具体的问题。按照这个领导工作规律,文稿写作只有熟悉全局工作情况,掌握领导意图,抓住工作要点,才能做到自觉地从工作大局思考问题,自觉地站到领导角度做分析、下判断,才能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言领导之所说,达到领导高度。
到了年底,又到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时间,这可是一个大活儿、重活儿,通常也是一个跨年度的硬活儿、累活儿。曾总结过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几条“铁律”,拿出来晒给大家,以期对写材料的同仁有益。
01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轻轻松松、按部就班就能写好的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法定文体,每年两会上,由本级政府主要领导向大会报告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的明确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通常由报告人,也就是政府的主要领导(总理、省长、市长、县长等)主持。起草过程中先要成立一个由报告人为组长的起草小组,然后由一个具体的材料班子进行操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各种资料,总结归纳提炼,制定提纲,写出初稿,然后与报告人对光、征求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再征求政府组成部门意见、政府各位副职意见,再修改后还要征求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意见,最后还要提交政府常务会、党委常委会讨论修改,最终才能以政府名义提交两会,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讨论,然后再根据审议讨论的意见再修改之后,就成为一件具有法定执行力的行政公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是一个走各种缜密程序的过程,每个过程都要听人意见、任人评判,作为起草者都要经历一番磨砺、锤炼。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是需要不断地加班加点才能过得来的。程序虽是按部就班地走,但过程绝不轻松。
02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用心付出了,一稿就比一稿写得更好
有人总结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是“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各级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凭空想像而写的,而是建立在下级政府、同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总结和谋划基础之上的,是以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为导向,落实同级党委工作要求的,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意见建议的,是一个起草班子总结归纳创造、反复修改出来的。
报告的起草过程,是一个深化工作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更是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和社会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草组要把各方面的事情串起来,把工作研究深、谋划好,落实到文字上,形成报告文稿。这是一个需要每个起草人都用心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深化、提升各项工作的过程,只有每个人都用心去写、去改,报告才会写得越来越好,才会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和赞赏。
03 止于至善,至善的标准在领导,领导的标准在会前,只要按领导的指向改,总会一步一步接近至善
厦门大学有一句校训,叫止于至善,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一件止于至善的事情,永远是大会不开、修改不止。
怎么算改好了,标准在作报告的领导那里。领导往往越到最后越重视,越到最后越琢磨,越到最后越犯嘀咕,越要反复改。这个时候起草组倒是省事儿了,领导说怎么改就怎么改,领导怎么满意就怎么改,一定要耐住性子别着急,直到作报告的头一天晚上才定稿开印,也是常有的事。报告一开印,就算至善了,甚至个别时候开印了又改,改了再重印,这或许就是“至善善”了。
所以,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一定别怕改,一次成稿不可能,成了稿子不改也不行……
04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毁于一旦,最后一步校改永远都要高度重视
校对,永远是起草组最提心吊胆的一件事。报告付印之前,会务组早不知催了多少遍要“报告”文件,“我命由我不由他”,催你也要保持定力,对最后的交付印刷稿必须细之又细地仔细校对。
这个时候起草组改过无数次,早改得“顺眼”了,有个错词错字往往“眼前黑”,好几个人都看不出来。老笔杆子的经验是如果有时间,至少正着看一遍、倒着念一遍,一人念一人看,保证不出一点错误纰漏。同时还要多请几个没参与起草的“文字高手”帮助校对。
切记,越是付印晚,越得沉住气,否则的话一旦出了错,连改的时间也没有了。
05 经验不是万能的,拘于老经验办事往往也是不行的
市级以上政府的工作报告,一般是由政研室和政府办负责综合文字材料的人主笔起草,县级政府的报告一般都是综合科起草,他们年复一年地写,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写得顺手”。有的时候想图点省事儿,凭老经验去拼凑,或用“拿来主义”改造一稿,材料通常是过不了领导法眼的。
起草报告是让老瓶装新酒,每年都写每年都不一样。每年报告本身的结构、框架都有“定式”,基本是一样的,但工作的总结、工作的安排总在“与时俱进”,报告的内容、语境年年也是不一样,报告永远应该是鲜活的,拘于老经验,或采取拿来主义,是万万不成的。
06 文如其人,稿适其时,最好的文字材料都是量身定做的
文稿起草过程,虽然都有角色站位的调整,但写材料的人时间长了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把握的材料像我,平实无华;换年轻人一上手,材料就像别人,有了新的灵气;再经领导一指点、一动笔,文稿就更像领导风格了。这是写材料风格、领导风格问题,好的材料,最好是两个风格的统一。
我觉得,最好的领导讲话材料,必须是一次性的,只适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物,换个地方、换了受众、换别人代讲都不行。别的地方的抄不来,自己地方的也拿不走。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的,才严丝合缝,才是最好的。
07 回头看修改过程,是写材料的人成长进步的阶梯
文章不厌百回改,进步须善回头看。每完成一项重要文稿的起草,都不应该止于“胜利的喜悦”,还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材料修改成文的过程。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党委全会报告等等,回头看看文稿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最后这个样子、怎么由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变成一个俊俏的小媳妇,就能弄懂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明白很多写材料的道理。
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既要懂事儿,了解业务工作,知道工作怎么干;又要会“弄词儿”,准确形象的文字表达,知道材料怎么写;还要会“说话儿”,话儿说得恰如其分,能够“声声入耳”,才能成为机关的“三能干部”——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受欢迎呢,怎么会不被提拔重用呢?
年底,各级党组织又将迎来一场特殊的“考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党建述职报告怎么写才能有亮点、更出彩呢?
一、把握站位——突出一个“高”字
大家知道,党建工作的涵盖面比较广,既有软任务又有硬指标,是一个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的系统工程。作为党组织书记,在抓党建上是第一责任人,发挥着统全盘、抓全面的作用,正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锣有千面,一锤定音。”
所以,在起草党建述职材料时,应高站位、大视野,从书记统揽全局、牵头抓总的职责来定位、来考量,不能单打一、打折扣,有成绩的就大说特说,没进展的就一笔带过;只要是涉及党建的事,就要说全乎说到位,不能顾头不顾尾、缺胳膊少腿。比如,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洁建设、作风建设等内容,要逐项陈述、条分细缕,切不可掐头去尾、随意剪裁。
二、把握角度——突出一个“我”字
党建述职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的书记,目的是为了汇报个人抓党建的职责履行情况。所以,在行文应突出一个“我”字,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陈述在抓党建中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总体的思路是什么,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务必体现书记个人在抓党建中发挥的作用。比如,针对xxx的问题,我深入调研摸底,广泛听取意见,最终确定了xxxxx的抓党建思路。接着,谈具体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不要一提笔就开始写党建举措及成效,这样就容易写成经验材料或者党委述职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是本地本单位的党建亮点工作、特色工作、有影响的工作,尽管是其他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都可写入书记个人的党建述职材料之中。因为,书记在抓党建上是抓全面、负总责的,只要是党建上的事,都在书记的职责范围之内。
三、把握形式——突出一个“述”字
党建述职,关键在于一个“述”字,也就是陈述、陈说、叙说的意思。这是党建述职材料和工作报告、工作汇报、党建经验材料的区别。所以,在起草过程中,切忌使用领导讲话中的“要怎么怎么样”“必须怎么怎么样”“务必怎么怎么样”等祈使句式,更不能故作高深、绕来绕去,使人感觉华而不实、虚头巴脑。应该以谦逊的态度、平和的语气,采用叙述、叙说的表达方式,来把自己做了哪些事、取得啥成效有理有据地写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讲举措时,应多用动宾句式。比如,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思想建设,有力捍卫意识形态阵地,等等;讲成效时,应多列举事例、列举数据、列举荣誉来佐证,或者通过前后比较以及引用党员群众的评价来反映,这样材料就会更有说服力。
四、把握重点——突出一个“精”字
时间简短,内容丰满,是述职材料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党建述职的时间有限,通常限定为10分钟以内,所以对字数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尽量不超过2000字。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短短的10分钟内,通过有限的2000字,精准精确、言简意赅地道出书记抓党建的出新出彩之处,并收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需要超强的提炼能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就我自己的体会,应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标题要抓人。尽可能采用比喻、拟人、对偶、回文等修辞手法,通过别具匠心的标题,把想要陈述的内容准确贴切地归纳提炼出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心头一颤。其次,内容要服人。避免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应该或许可能是”等模糊用语,多用鲜活的事例来印证,用翔实的数据来支撑,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最后,语言要动人。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不说枯燥乏味的套话、大而无当的空话、苍白无力的废话,多用群众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大俗话,像唠家常那样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毫无违和感。比如,在抓组织建设上,重点整顿“瘫”班子,教育提高“软”班子,加强建设“散”班子,帮助转化“懒”班子,坚决调整“差”班子,这几句话就来的生动有力。
五、把握风格——突出一个“实”字
党建工作是盘人盘思想的工作。很多党建举措,不像经济工作那么实在,比如,健全XXX机制,推行XXX制度,开展XXX活动,等等。但是,其落脚点必须实在,就是在党建述职材料里,要能看到党建与发展融合、党建与民生互促的影子,不能空对空、两张皮。
所以,写作中应学会勾兑和融合,尽量把虚的写实,通过经济工作的成绩来体现抓党建的成效。比如,抓党建阵地建设或抓党建工作保障,就可用数据来体现,新建、改扩建了多少基层党建阵地,投入了XXX万元改善基层党建工作条件,等等。再如,抓干部作风建设,就可用开展了什么活动,采取了什么措施,工作效率提高多少,等等。具体的写法不一而足,有的是在开头导语部分,插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数据;有的是将发展成效、民生改善情况单独成段,以党建工作、党建活动作为引子,阐述发展和民生的成效,甚至有的时候,党建举措一笔而过,重点讲党建成效。
每到年底,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单位都在为安排部署明年工作做准备,怎么把明年工作谋划好,自然也成了党政机关文字工作人员的一项重头工作。那么,怎么才能把工作谋划好呢?我觉得最紧要的还是注重“六看”、把握“六头”,做到“头头是道”才能“计上心头”,才能通过谋划工作发挥好参谋作用。
一是看“上头”,吃透上级精神。明年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要善于从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明方向、定政策、争项目,也要从中把握各行各业明年乃至今后工作的主基调。二十大报告要反复学,包括很多相关的辅导材料和解读文章都要看一看。省、市、县也都相继召开了会议,各部委、各系统也都在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这其中就有很多明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必须消化吸纳进来。
二是看“下头”,了解基层需求。群众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就是政府工作的导向,问题所在就应是相关工作的着力点所在。谋划好明年工作,要走下基层、进到企业、深入下属单位,了解基层的所想、所需、所盼,深入末端,求计问策,进而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特别是明年要办的民生实事,都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来才能更暖心。
三是看“前头”,落实目标规划。谋划明年,是要确定明年的目标任务的。很多时候,在我们的前方,已经有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如,前年到去年初,各地各部门陆续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去年年中市、县政府换届,各地又制定了新一届政府的五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各系统、各部门工作,也都有一些近期远期的规划。这些东西不能“过期作废”,应该再找出来看一看,作为谋划明年工作重要导向。
四是看“后头”,延续既定事项。明天是今天的延续,明年要做的工作,很多是今年工作事项的继续和深化。谋划明年工作,与总结今年工作密不可分,不仅是总结成绩,还要看看哪些工作需要持续推进,就像一些重大项目,一些既定的、既干的项目,必须纳入到明年工作安排当中。各部门做的很多工作也都是长期的,谋划明年中要把连续工作阶段化,长期工作事项化。
五是看“外头”,学习外地做法。对标对表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按照市委要求,我市各县(市、区)都从先进地区选了两个标杆,作为学习榜样。目前,市政府部门也在确定对标对表的单位。在谋划明年的时候,学习外地做法,首先要和标杆对对光,看看人家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哪些好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拿来一用就可。年前年后,各地各部门都在谋划明年工作,作为写材料的人,瞪大眼睛,多找找看看、学学用用,结合实际把工作谋划好。
六是看“里头”,把握领导意图。“里头”就是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年终岁尾领导都会思考明年工作怎么干、怎么办,作为材料起草者要多听听领导说什么讲什么,多与领导交流与沟通,注意从领导言谈话语中把握工作思路、梳理工作安排。市、县写综合材料的人,各种大会、重要会议的相关材料都应收集,各部门、各分口领导谋划明年工作的材料更为重要,这些材料含金量最高,也能更充分地体现领导意图,只有深刻领会与把握,才能把工作系统谋划好。
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头头有道”,最终都要让它“萦绕心头”。我们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精心归纳、用心提炼,一旦“计上心头”、“条条有理”,眼前必定豁然开朗了。
这,就是笔杆子们在“谋划明年”时要下的功夫!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01了解和掌握领导讲话的类型
(1)为传达上级领导机关会议精神时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这种讲话,一般来说是先传达上头精神,然后单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心内容主要有三点:①对领导机关会议精神的理解程度,应从哪几个方面把上级精神吃透。②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提要求,明政策,交方法。③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交待清楚。抓住这三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些,起码不会不着边。
(2)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会议一开始就讲话。②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③先交流经验,后讲话。这三种会议讲话的写法是不同的。
第①种会议上的讲话(会议一开始就讲话):一开始就可以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比如综合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把前一段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成绩、经验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哪些工作等讲清楚。又比如作专题性的工作安排或部署一项新的工作,可以在一开场讲清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方法等。
第②种会议上的讲话(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要把会议上学习的成果和对工作分析的一些情况、问题写进去,然后提工作的部署和意见。
第③种会议上的讲话(先交流经验,后讲话):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交流会上交流了哪些情况和总结了什么经验。②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③提出任务、要求、作出工作部署。
(3)一些例行会议上的讲话,如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其它一些代表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报告成绩、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新设想,提请会议审议。
我们掌握了这些讲话的类型,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可以考虑应当写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02 扣准主题列出纲
列提纲,要反复思考,精心琢磨,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
高度:主要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深度:主要是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都讲明白。新意:主要是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
提纲应尽可能地详细些,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制约,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一方面也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毛坯”。如果不注意这些,有两种可能要发生:(1)写出来的提纲通不过。(2)写出来的讲话质量不高。
03 写出本单位的特点
写出本单位的特点来就是把上级精神以及部署的任务、措施、办法等具体化。(例:基层单位报总结)
04 要把形势和任务写清楚
一些重要的会议讲话,要讲形势、摆任务,因此在撰写时要下功夫写形势和任务,不然讲不清楚。讲形势: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地分析。摆任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重点讲怎么领会,怎么样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多讲具体的要求和拿出一些带有改革性的办法来。
05 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如果时间充分,应当在写初稿之前,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到找一些人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打印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
一个人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也难免存有局限性,几个人在一起议一议,互相启发启发,开阔开阔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党委文字材料,与其他文字材料相比,更讲究思想性、全局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强调高度、深度和新意,因而有其特殊的要求。党委文字材料需要非常严谨,非常规范,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做到炉火纯青,多一字累赘,少一个字是缺陷。有人形象地说,城市建设一个字(拆),医生大夫一个字(豁),文字材料一个字(改)。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摸准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风格
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01 学会揣摩领导的意图
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领导讲话的意图有所了解。
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领导论有本事)。
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通提纲。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02 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
领导的意图摸准了,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
一是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是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邓小平);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毛泽东),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
作为起草讲话的人员,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
(三)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它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地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那么,应当如何摄取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但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主要有四个方法:
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
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
三是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四)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慎下笔
起草人员要从维护团结、维护领导形象和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出发,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慎重对待,用心思考。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一个时期总的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要实事求是。观察形势,认识形势,应当注意看大局、看主流、看发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支流问题说成主流问题。
②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特别在总结某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和大的环境,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环境去责怪过去的做法。
③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决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刺激性的字眼。如某单位的领导讲话中出现了“杀无赦”。
④对一些部分同志有误解需要说明、但又不能在大范围直接说明的问题,可不说具体问题,只向有误解的同志发出个信号。比如,在会上领导批评个别人的时候一般不点名批评。
⑤对一些不能回避但又拿不准的问题,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般来说,讲话应当讲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东西,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应当等弄清楚了再讲。但有些政治性很强的突发性事件,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搞得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讲话稿应写的含蓄一点、辩证一点,千万不能鲁莽从事,说过头的话。
⑥对一些必须落实、又不能搞强迫命令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慎重下笔。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
(五)如何提高讲话稿起草质量
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是要变写稿为想稿。人们常说,搞文字材料辛苦,辛苦就辛苦在想上。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调查研究超前,材料准备超前,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三是要变堆砌为推敲。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
四是要做到八忌。①忌闭门造车。②忌道听途说。③忌夸大其词。④忌妄下结论。⑤忌移花接木。(移时间、移地点、移过程、移结果)。⑥忌用语模糊。⑦忌孤芳自赏(愚蠢的乌鸦才认为它们是鸟类中最美丽的,真正美丽的凤凰总是不断地清洗着自己的羽毛。)⑧忌掠人之美(把别人写的当作自己写的东西)。
写作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导语要简明,主体要详尽,结尾要升华。最后要注意用五个标准来衡量讲话稿的质量: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
鲁迅说过:“文章得失不由天”。不由天由谁呢?只能由自己。我从事文稿写作时间虽不长,但感悟颇深。尤其在参加了全省机关文稿写作培训班后,我对大师级、魔级专家的授课久久不能忘怀,心情也难以平复。由此,对文稿写作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体验。
第一种体验:写材料是“苦差”。写材料苦不苦,大家心里都清楚。个人体验写材料有“三苦”:一是“写不完”的苦。时攀芳树愁花尽,昼掩高斋厌日。一旦上了写材料的“贼船”,一般情况下很难“下船”。写材料经常会一个接着一个,基本上是一年写到头、一年坐到头、一年忙到头。就拿各地党办专职文稿起草的同志来说,平均每人每年要起草或修改的文稿应该在50篇以上,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农村等各个领域,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还要腾出时间来学习,这么大的工作量不加班根本干不完。二是“写不出”的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材料的人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感到“山穷水尽”,钻进了“死胡同”,表现在接到写作任务没有头绪、没有思路、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感觉憋得慌、心里苦。有些刚入门的年轻干部从百度、搜狗、360各种搜,分分钟解决掉,满怀期待地呈报领导,反馈回来的稿子满是圈圈点点、箭头标注,简直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这种“苦”难以言表。三是“写不好”的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一篇高质量的文稿,不仅要做到准通顺、短实新,还要蕴涵美善真、精气神;不仅要让领导满意、听众满意,还要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但有时看到自己能力的差距,内心十分抑郁和煎熬,接踵而至的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本领恐慌使自己都想“放弃”。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面色灰暗、表情呆滞、缺乏情趣的文字写作“后遗症”。
实事求是地讲,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但这种“苦差”,对年轻干部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淬炼。诉诉苦是必要的,但回过头来,还是应该去认真琢磨怎样把材料写完、写好、写精。另外,特别要珍惜现在的写作岗位,把“苦差”当作“美差”,真正用心、上心、沉下心,不断追求“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的最高境界。
第二种体验:写材料像“拍剧”。好演员必须演谁像谁,演皇帝像皇帝,演大臣像大臣,否则永远入不了戏,观众看着是假的。个人体验写材料像“三剧”:一像“悬疑”剧。悬疑剧剧情引人入胜,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同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文稿起草中,有些领域根本不熟悉,肚里也没货,但还得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搜集素材、深入思考、谋篇布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领导,揣摩领导意图,分析推理出领导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确保文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能展现出连贯性和条理性。二像“革命”剧。战争剧剧情热血沸腾,充满激情,澎湃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文稿起草中,一旦主题、框架定好以后,就得拿出闯关夺隘、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斗志撰稿,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拔、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攻,从而夺取文稿写作任务的全面胜利。起草完成后,还要反复推敲、反复打磨、反复修改、反复校核,打扫“战场”。三像“感情”剧。感情剧剧情复杂,恩怨纠葛,大多讲述年轻人克服来自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在亲情、友情与爱情中不断成长、渐渐进步的故事。文稿起草中,有的材料来得急、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写的过程心里就像压了个“大石头”,让人喘不过气。有时也会枯坐半天,绞尽脑汁,难着一字,急得抓耳挠腮扯头发,情绪难免忧虑和狂躁。再加上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引发情感危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是否精彩,全在于自己演绎。材料如剧,剧如材料,自己其实就是这部剧的作者、主角、导演,写材料的难易,曲折,成败,得失,全在于自己。只要我们的文稿对路领导思路,契合场合需求,这样的材料就能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欢迎。
第三种体验:写材料似“练功”。修炼内功,实际就是武术的“精、气,神”,不仅练胆,而且提高了随机应变的能力。个人体验写材料练“三功”:一似练“静禅”功。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充满诱惑,加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很容易滋生心浮气躁,做事不踏实的心态,典型的症状就是“坐不住”“看不进”。但写材料需要安静的外部环境、宁静的内部环境,每一个过程都需静下心来,和同事协调沟通,细致梳理相关素材。多年下来,势必会磨练出“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态、“任尔风出雨打,我自巍然不动”的心境,对今后干事创业十分重要。二似练“太极”功。太极拳《十三势歌诀》说:“式式存心揆用意”,意思就说要用心、用力,做到心静、意专,集中精力,明确目的。写材料是谋划、是策划,是给领导当参谋,需要精力集中、聚精会神,从大格局,从更高站位、更大范围、更多维度去思考,才能使写出来的文字成为领导脑中的思路。久而久之,我们聚焦一处,发力一点的工作能力将大幅提升。三似练“童子”功。写材料不能只看书面材料,闭门造车,而是要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实打实地深入基层调研,真正把基层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摸清、摸透、摸准。这样下来,自然就学得先、学得深、学得透,自己的站位、本领也会随之高起来、硬起来。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内功”是做好“外功”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对于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关键时期的我们而言,当沉下心来练内功,起而行之干事业,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韶华、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业绩。
近期,不少同志咨询笔者民主生活会材料的写法。笔者结合所见相关民主生活会材料存在的问题,集中就有关问题作个交流。归纳起来为“四要”。只要按照“四要”来写,包你材料顺利过关。
一、篇幅要写足
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篇幅要多长?这个没有统一标准,应该来说,有多少问题就讲多长,需要多长就应该要多长。
但是,问题数量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同一个问题不同讲法也会有不同的篇幅,所以虽然没有一定的标题,但一般还是要有个参考。
结合近年来的经验,一般来说,班子和主要领导的对照检查材料,要在5000字以上;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发言提纲,应该在3000字以上。
怎么算出来的?
首先,我们看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至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时间为2天,24名委员,加上准备情况通报、上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情况、班子和会议总结,一共是30个发言环节,平均每半天为7-8位同志剖析发言。从时间上可以估算出,每位同志的发言时间应该在20分钟以上。
再看各省的新闻,一般都是开一整天,省委领导班子成员13人左右,每人的发言时间也在20分钟左右。
一般而言,20分钟发言时间,篇幅在4000字左右。考虑到重点讲问题,简略讲原因和整改措施,所以综合起来看,省级以上民主生活会的材料都在5000字以上。
其次,从“六个方面”查摆问题来看,每个方面查摆2条左右问题,一个问题200字左右(因为要见人见事,举具体例子,200字是最基本的篇幅),就需要2400字左右。
所以,如果你的对照检查材料也好、发言提纲也好,总体少于2000字的话,就应该看看是否存在剖析不够充分。
二、问题要从实
问题部分,是整个民主生活会材料最核心的部分,这部分写不好,整个材料就好不了。
首先,问题部分的篇幅,应该占到整个材料的一半以上。上面关于篇幅的问题已经分析过了,这里不多说。
其次,要直奔主题,直讲问题。民主生活会不是总结表彰会,直接讲问题,成绩做得再好,也不在这个场合讲。有些同志,大部分都在讲成绩,绕了半天,最后才来一个“但是”,带出一句似是而非的问题,不痛不痒的,一看就不认真,不诚心。
再次,要紧扣重点剖析,要见人见事见思想。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要求围绕“六个方面”重点问题剖析,有很多同志没有区分清楚,特别是第一、第二方面的要求,经常是搞混的。剖析第一方面不足时大讲学习的问题,第二方面不足时还讲学习不足,变成重复,或者第二方面没话讲。
其实,第一个方面主要剖析政治方面的问题,如政治觉悟、政治站位、政治忠诚、政治能力等。重点看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领悟情况。第二个方面主要讲理论武装情况,才是重点讲学习不足的情况。
见人见事,就是要讲具体工作,讲例子。不能泛泛而谈,讲出来的问题所有人都适合。这个说得很多了,这里不用多讲。
下面看两个例子,有位同志是这么写的:
这位同志把上面讲的问题都犯了。篇幅短,讲成绩多,兜兜转转,最后一句才点一下问题,遮遮掩掩,没有具体事例,浮在面上,要求剖析政治方面的问题,却讲学习。
由于第一方面都讲了学习,第二方面是没有内容好讲了,只好有的没的抄一些原话,写一些心得体会来凑数,把对照剖析生生变成了学习体会。
三、原因要就虚
有些同志在写原因时,写得和问题一样,两者没有区别。
原因和问题是要区分的,问题是表现,原因是根本,问题是果、原因是因。
“问题”是具体的,“原因”是抽象的。“问题”是外在表现,“原因”是个人思想、政治、党性、宗旨意识等内在的动因。
相对而言,内在“原因”要虚一些的,这就是原因分析要就虚的道理。如果再讲具体工作的不足,又变成讲问题了。
四、整改要回应
就是要回应前面查摆的问题,与问题相衔接,形成一个逻辑闭环。不要前面讲了问题,后面整改却不管了,那问题查摆出来做什么?
整改措施也要具体一些。比如针对学习不够的问题,可以提出具体的学习计划,每天至少安排多少时间来学习理论,要撰写多少理论学习文章等。
整改措施还要讲新话。由于整改措施不是关注的重点,有些同志就把上一年度的整改措施抄过来,甚至一字不改地抄。不要以为没见过你上一年度的材料就看不出来。其实内行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因为没有讲最新的表述。比如,有的同志完全不提“两个确立”。
进入新的时间段,就要讲最新的精神和要求。具体有哪些?比如“三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三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等,还有“三个本领”“三个务必”“三个关系”等新精神新要求。
一篇领导讲话稿,是让人觉得平淡无奇、淡而无味,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振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讲话稿的思想深度。而思想的深度,决定落实的力度。
在领导讲话稿起草实践中,我体会,起草领导讲话稿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跟着感觉走”,第二层是“跟着要求走”,第三层是“跟着问题走”,第四层是“跟着思想走”。
思想是讲话稿的“海拔线”,起草领导讲话稿贵在出思想。篇无新意不出手,领导讲话稿起草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不能只当打字员、传话员、校对员。那么,如何做到出思想?
01“站在高山上看平原”
站在高山上看平原,整个平原就会一览无余。落实到起草领导讲话稿上,就是要在站位上、视角上尽量达到领导的高度,拓宽看问题的视野,提升领导讲话稿的整体格局。
吃透中央精神。要时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最新的部署要求。比如,党办的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公厅工作提出的“五个坚持”重要要求,这是做好党办工作的根本遵循。
注重讲话稿的上下衔接。比如,起草组织工作的领导讲话稿,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上级组织部门关于组织工作的重要精神,可以引用相关领导讲话的表述,同时也要注重总结概括,提炼出本级组织部门的特点经验,在工作思路上进行深化拓展。
体现部门单位的特点风格。比如,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起草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讲话稿特别讲究严肃严谨,要坚持精准理念、依规依纪依法理念,每一句话都要做到慎之又慎,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表达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02“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落实到领导讲话稿起草上就是不同的语境讲不同的话,对应什么领导就要写出什么领导的特点。一些话写重了、讲过头了不行,讲轻了、讲不到位也不行,不能把话讲得太满,更不能写把握不准的话。起草领导讲话稿,关键在“领导”二字,要做到“帮领导”“懂领导”“像领导”。
要“帮领导”。讲话稿要对领导有用,能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因此,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要“源于领导”,即根据领导关于某项工作的要求,将其完整、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要“深于领导”,即想领导之未想,进一步丰富发展领导的意图。要“细于领导”,即把领导的意图通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展现出来,达到施政的目的。
要“懂领导”。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前提。明白“懂什么”。对领导布置的任务,除了领导明确点到的内容,还要注意把握领导没点到的内容,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将领导的意思领会全面。
理解“怎么懂”。欲研究领导讲话,必先研究讲话的领导。在平时要“学领导”,在起草时要“当领导”,在开会讲话时要“听领导”,了解清楚领导用了哪些、没用哪些、发挥了哪些。还要通过当面请教、拟出提纲等方式,解决好与领导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充分的问题。
要“像领导”。起草讲话稿要符合领导身份、性格、特长、思维方式,这是一份好的领导讲话稿的基本标准。比如,长期在机关工作的领导可能更习惯于讲比较稳重、周全的话,力求稳健妥帖;从基层走出来的领导可能更善于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领导可能更习惯于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善于算“经济账”。
在语言风格上,有的领导讲话更注重修辞文采,喜欢旁征博引,力求有感情、有温度;有的领导讲话更注重数据、逻辑,讲话严肃严谨。这些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
0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有思想的领导讲话稿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材料作为支撑,要养成平时积累资料的习惯,结合自己的业务,利用各种渠道,注意积累思想观点、资料数据、经验做法等,做到厚积薄发。
把准材料研究的角度。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善于把握大势、着眼大局,要心怀“国之大者”,从整体看、从高处谋、从远处议,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在大局中审视本领域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定好“站位”,把准讲话的立足点,增强大局意识;定好“方位”,把准讲话的出发点,兼顾上下内外的关系;定好“靶位”,把准讲话的聚焦点,做到对症下药。
增强材料准备的厚度。注重写作素材的收集整理,建立自己的资料库,确保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得到、用得上,随用随取。比如,写一份综合性的讲话稿,需要多个部门提供素材,就要列好列准所需材料的清单,按清单分配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提供材料,不能单靠起草人员闭门造车。
跳出特定材料的局限。部门代为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往往有局限性,审改时不能囿于部门材料的限制,更不能全部照抄照搬,而要独立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框架。
要在不改变部门材料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合、提炼、升华,将零散的工作写系统,将潜在的亮点写出彩,将不必要的内容剔除掉,将不到位的地方写到位,将呼之欲出的观点凝结为思想的结晶。
岁末年初,各地区都在紧锣密鼓进行党建述职这一“年终大考”,这不是靠着“文字功夫”“花拳绣腿”树成绩、拼名次的场合,而是总结经验、压实责任、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党建述职“述出干货”“述出态度”“述出水平”,关键还是要紧扣其中的“变”与“不变”,在用心准备、认真答卷、反思促行中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01“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变”,在挤水分、亮干货中让奋斗成果“有变化”。“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在往年的党建述职评议现场,我们偶有看到个别干部为了“得高分”“上头榜”,运用“美颜滤镜”那是得心应手,给成绩“化妆上色”、为数据“放大加码”,将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美化报告、辞藻修饰上,而有的干部则认为“年年讲、年年考,翻来覆去一个样”,拿着网上的模板、用着以往的套路,以“交差”心态只为“过关”就好。诸如此类的“夸夸其谈”也好、“敷衍了事”也罢,都背离了初衷和本心,也经不起检验和淬炼。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牢记“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变”,切莫为了追求一时的“名”而弄虚作假,而是在细细盘点过往、认真总结经验中拧干水分,真正亮出奋斗的干货、提炼成功的智慧,在年年“见变化”中催生更多亮眼成绩。
02“反躬自省”的态度“不变”,在知不足、惟奋进中让个人成长“见变化”。“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党建述职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制度安排,更是压实责任的重要途径,亦是查找问题、摆出差距、看到不足、激励奋起的过程。然而在现实工作当中,个别干部只想“亮成绩”不想“讲问题”,生怕谈到不足和错漏就要“被批评”、就要被“贴标签”,而影响自己的发展路径、而失去宝贵的奋斗机遇,所以老是“顾左右而言他”遮遮掩掩说不到问题关键处。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反躬自省”的态度“不能变”,把过往的工作、过往的自己如“洋葱”般一层层剥开来看,学会“打开天窗说亮话”、敢于“刀刃向内戳顽疾”,真正在知不足、惟奋进中让个人成长“见变化”。
03“求进务实”的追求“不变”,在见行动、勇突破中让事业发展“显变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党建述职是一次“考试”,但考场外功夫更为重要、更为必须。如果每次只是追求“述时精彩”、而非“课下功夫”,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陷入“蜻蜓点水”的糊弄、走到“浅尝辄止”的套路,那么要想追求改变、助推进步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求进务实”的追求“不能变”,既然总结出了经验、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就要有驰而不息向深处走、向实处走、向细处走的用心和投入,踏踏实实、一步一印地落实好整改行动、诠释好责任清单,用辛勤耕耘的付出、敢想敢闯的尝试、全速加满的奔跑,擦亮基层党建工作的“闪耀招牌”,真正让事业发展“显变化”。
抓党建工作,历来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书记,本就是党内职务,其第一职责理所当然是抓党建。部门一肩挑型的“一把手”,如书记兼局长(主任),其第一职务是党的职务,抓党建同样是首要职责。推行书记抓党建述职制度,是重视党建、落实书记党建责任的重要体现。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书记抓党建述职,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书记抓党建述职,其述职内容肯定是党建工作。但是纪委书记也抓党建,组织部长也抓党建,书记抓的党建与党建职能部门领导抓的党建,肯定有所区别。写好书记抓党建述职材料,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高站位、大视野,立足书记抓全局、抓方向、抓大事、抓要事的定位来撰写。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解决写作角度、创作视野的问题。”撰写书记党建述职报告,关键是要强化三种意识:
01 大党建意识
大党建,即广义的党建,包含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涵盖所有党委部门的职能职责,包括组织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纪委的廉政教育、案件查访、反腐倡廉,宣传部门的党建宣传、舆论引导和控制,等等。
例如某镇党委书记的党建述职报告,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带好头,抓实管党责任;二是重教育,凝聚队伍力量;三是强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四是树标杆,优化组织服务;五是严问责,保持风清气正。整个述职报告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涵盖纪律、组织、宣传等多个部门,如“严问责,保持风清气正”,涉及该镇纪检部门的工作;“树标杆,优化组织服务”,涉及该镇组织部门的工作;“重教育,凝聚队伍力量”,涉及该镇宣传部门的工作。
总之,在撰写书记党建述职报告时,一定要有大党建意识,凡是本地本单位的党建亮点工作、特色工作、有影响有地位的工作,无论是哪个分管领导或哪个部门做的,都可大胆纳入书记党建述职报告。毕竟,作为党委书记,党委的所有工作都是经他谋划、部署、安排推动的。
02 整合意识
党建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单项工作,更是一个工作载体、手段。通过抓党建,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改进民生。所以,我们看待党建工作,要把它放在“统揽”的位置,以党建来统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而不是与经济、民生等相并列的。打个比方,党建就好比是推动发展的引擎,解决的是发展动力的问题。现在,中央强调“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确实,抓好了党建,盘强盘活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发展就有人抓了、有力量抓了;抓好了党建,建强了基层组织,调动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就能促进民生;抓好了党建,树立了党员干部严实作风,就等于给经济社会发展添加了润滑剂、助力器。这几年,中央每年都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如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其实都是以党建工作为载体、为统揽,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聚力抓发展、务实改民生。所以,书记述党建,一定要与发展、民生等工作密切结合,有机融合,以发展、民生业绩来彰显党建工作的成效。
例如某市委书记的党建述职报告,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一是健全机制,履职尽责谋发展;二是丰富载体,创先争优促发展;三是建强队伍,凝心聚力抓发展;四是创新特色,固本强基保发展;五是转变作风,勤政廉政强发展。整个述职报告的落脚点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其内容都属于党建工作的范畴,如党建工作机制、创先争优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这篇述职报告,较好地将党建与发展融合在一起,站位高,落脚实,内容丰富,值得借鉴参考。
03 岗责意识
撰写书记党建述职报告,一定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书记抓党建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他与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抓党建的岗位职责有何区别?在书记党建述职报告中,如果述得太琐细了,就述成了部门领导抓党建的职责;述得太片面了,就显得书记抓不到党建重点、找不准党建定位。所以,一定要弄清书记抓党建的份内之责。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书记主要是抓全局、抓方向、抓大事、抓要事。个人认为,书记抓党建的份内之责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抓顶层设计。即研究谋划党建工作,制定党建工作规划。一般来说,各地都有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长都是由书记担任。书记要依托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常委会、全委会等平台,对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决策,进行协调,解决党建工作重大问题。
二是抓推进落实。即同经济工作一起部署党建工作、检查党建工作、指导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工作。主要指全局性的重大党建活动、重要的党建工作会议,必须书记出面提要求、作指示。总之一点,凡是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需要整合多部门资源力量的党建工作,都可划归到书记名下。书记就是代表党委来协调各部门力量,齐心协力抓党建。
三是抓责任落实。即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构建完善党建责任体系,推动各个层面党建责任落到实处。从横向上讲,就是要健全明责、诺责、履责、考责、问责等一系列的党建责任链条,确保党建责任落地见效。从纵向来讲,就是要压实压紧县乡村不同层面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格局。
四是抓重点特色。亦即各党委部门抓的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在全国、全省、全市打出了品牌,造成了较好较大影响的工作,也可列入书记党建述职的内容。
五是抓示范引领。书记是党委班子的“班长”,是“带头人”,在具体党建工作中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书记述党建,要述他亲力亲为、带头示范的内容。同时,一般来说,每个常委都会有自己的党建联系点,书记也有联系点。这个联系点可以是一个党建重点项目,也可以是一个村、一个社区、一家非公企业、一家机关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先进村、一个软弱涣散村,也可以是一批专家人才、一批党外干部、一批普通党员、一批困难群众,等等。书记述党建,还要述他抓党建联系点的情况。
例如某县委书记党建述职报告,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一是坚持系统谋划,完善党建格局;二是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亲力亲为;三是严格兑现承诺,破解工作难题;四是整合资金资源,强化经费保障;五是突出从严从实,狠抓专题教育。
整个述职报告立足党委书记抓党建的岗位职责来写,定位比较准,落笔比较实。其中,“坚持系统谋划,完善党建格局”,谈的是书记抓党建的顶层设计之责;“聚焦主业主责,坚持亲力亲为”,谈的是书记抓党建的示范引领之责;“严格兑现承诺,破解工作难题”和“整合资金资源,强化经费保障”,谈的是书记抓党建的推进落实之责;“突出从严从实,狠抓专题教育”,谈的是书记抓党建的重点特色之责。
在机关文稿中,尤其是在重大决定、重要意见、重要工作部署的动员报告以及一些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常常要先写指导思想。其中,有的指导思想在文件中设为单独部分;有的归于“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等并列;有的既不单独作为一部分,也不归于“总体要求”,而是作为一个条目,不直接标明是指导思想,但让人一看便知是指导思想。不论指导思想在具体文本中如何安排,是否标识,其写法大同小异。
一、什么是指导思想
所谓思想,就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也即此意,可见思想本身就是指导行动的。所谓指导,就是指示、引导。有人问路,指给人看,朝哪个方向走,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怎么走?就是指导。而所谓指导思想就是这样一种指方向、指路径的思想。
凡起草一个决定、一个意见或一个方案、一个报告,为什么首先要写指导思想呢?这是因为,人们的任何行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指导思想来引领,有怎样的指导思想决定有怎样的理念和定位,只是日常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导思想是隐形的、潜在的、下意识的,不像一个正式文件那样有具体、明确的语言符号标识而已。
干工作、做事情,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工作的成效乃至成败。指导思想是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工作目标、工作方向、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以及工作着力点、突破口等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后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保障机制等才好确定。指导思想在具体文稿中一般都放在最前面,其所处位置本身就体现了指导思想是走在前边的,起着引领、引导的作用。
同样,这也有一种写作逻辑的需要。文章开头部分就用最精炼简短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的基本遵循、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关键重点、措施方法等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一篇论文的“引论”或概述,能迅速让读者明了其主旨,知晓其内容,让读者很快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因此,无论是从工作逻辑、思维逻辑,还是从写作逻辑的角度来看,指导思想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的基本特点
机关文稿中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理论性、抽象性
指导思想是抽象性的理论概括。比如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一个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因为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的指导和支配。指导一个政党一切行动的思想、观点或理论体系,就是这个政党的指导思想,亦称行动指南。一个政党如此,一个单位、一项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就是这个意思。
2.具有宏观性、总括性
指导思想既然是带有指导性质的思想,那就不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为、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宏观的、总括的高度来进行指示、引导的,它所提出的意见是带有纲领性、原则性的意见,是开展某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总要求、总方略,是设计具体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的依据和总纲,也是一个文件、一个文稿的主旨、主题和灵魂。只有明确了带有总括性质的指导思想,工作才能有所遵循、有所依据,才能按照正确思想的指引,向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3.具有原则性、根本性
指导思想的各个要素,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核心要求,无论是着力点、切入点,还是方法措施,甚至需要实现的目的、达到的目标等,尽管都是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但这些话语都是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关键话,都有其丰富内涵、深刻意义和精准所指,是必须坚持的底线、遵循的准则,既是基本遵循,又是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指导思想的文字既要高度概括,更要语言精当、用词妥帖。
4.具有完整性、系统性
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一个有高度、有思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系统,无论是作为文件的一个部分还是一个语段,它都是完整的、系统的部分和语段。譬如遵循什么原则,突出哪些重点,为了什么目的,采取哪些方法,达到怎样的目标等,是一个系统的逻辑整体。所以,每个指导思想实际都是一篇小文章,集中了最关键的语言,浓缩了全部文章的精华。指导思想虽只短短数百字,但却涵盖了基本遵循、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重点、工作抓手、实现路径、达到的目的等多个方面,甚至还体现一种决心、气势和状态。
三、指导思想怎样写
知道了什么是指导思想和为什么要写指导思想,了解了它的一些特点,那么如何写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笔者以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结构要素。
指导思想的框架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理论指导,是旗帜,是总纲,也是政治立场;第二层则是指导思想的主体,其中包含了原则、举措、方法,工作重点、决心、态度等多个要素;第三层是实现目标,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把这些构成要素制作成一个模板,那就是:第一层:以……为指导,第二层:以……为目标(或围绕……),以……为主要内容(或重点、主题),以……为切入点(或突破口、着力点),坚持(或采取)……(原则或方法措施),以……的态度(姿态、精神、劲头等),第三层:实现(达到)……(目的)。
以上这些要素在不同情况下会有所变化、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关键要素不能残缺不全,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指导思想。
第二,要遵循写作原则。
1.要简练不要冗长。作为指导思想,必须尽可能表达得简练、精短些,不能铺陈,不能冗长,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其在文中所占比重,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占全部身体的比重。
2.要概括不要具体。指导思想所包含的只能是带有宏观性、战略性、原则性的东西,如果把具体内容都写进去,就不是指导思想,而成了具体安排。
3.要紧凑不要散乱。作为指导思想,文字表述上应力求做到逻辑严密、语言紧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用怎样的措施、以怎样的状态、达到怎样的目的等应清楚有序,要达到主题集中,层次分明,衔接紧密,既不能分散,更不能杂乱。
4.要切实不要空洞。指导思想虽然语言上高度概括,但并不意味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它的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都具有其确切的含义,有很强的针对性。
5.要独特不要俗套。尽管各种指导思想的结构要素、框架层次大同小异,但每项工作都有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殊性,其遵循原则、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口以及影响工作的关键因素等各不相同,把握个性,追求精准,才能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否则就会落入俗套,千篇一律。
6.要生动不要呆板。指导思想是抽象性、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其用词用语也讲究修辞,讲究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第三,要善于总结提炼。
一要在研究工作中总结提炼。所有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观点,无不是实践中的思索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每个指导思想,甚至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归纳分析、综合研判中总结提炼的思想精华和智慧结晶。不研究形势,不研究问题,没有对工作的准确把握,就不可能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二要在多读多看中总结提炼。写好指导思想,和写作整篇文章一样,都需要多读多看、学习借鉴,特别要学习上级,如党中央、国务院或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有关决定、意见、方案等,在学习中研究分析,在联系上下文中认真揣摩,在比较选择中总结规律,在具体写作中领会运用。
对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说,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完成好一个阶段工作任务后,为单位或部门撰写工作总结并为单位领导开工作总结会撰写领导讲话稿,就成为文秘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工作总结是对某一时间段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而领导讲话稿,则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作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总结与领导讲话稿在针对某一阶段工作的时候,虽然内容有所交叉,但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先有工作总结,然后在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撰写领导的讲话稿。但我们经常看到,在工作总结会上,不少领导直接在会上照本宣科读工作总结,未将工作总结转换为领导讲话稿,其效果显然不理想。我们知道,工作总结属于书面材料,其写作规律和要求与重口头表达的领导讲话稿存在很大区别,前者适合看,后者适合讲,这就需要文秘人员把工作总结转为领导讲话稿,才能为工作总结会的成功召开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将工作总结转为领导讲话稿呢?
一、实现从文秘到领导角色的转换
一般来说,工作总结出自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文秘人员之手,文稿材料的角色定位是文秘人员,其对材料的处理也基本是站在单位或部门的角度进行,着重于表达一个时间段内工作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而领导讲话稿则不同,其稿子的定位是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撰写文稿,就应实现从文秘角色到领导角色的转换。这就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走到C位。文秘人员撰写材料,不能喧宾夺主,必须淡化个人色彩,站在单位或部门的全局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写材料也不能带有个人的任何痕迹,所写出来的工作总结也是如此,要汇总单位或部门每一个二级单位的总结资料,进行提炼和加工,才能完成一篇全局工作总结,在此过程中,文秘人员位置是虚化的。而领导讲话稿则不然,当文秘人员撰写领导讲话稿过程中,必须虚拟为领导角色,字里行间应渗透领导的个性特点和语言风格,紧扣所服务领导的讲话风格,把工作总结材料转变成领导话语形式,进行表达。
其次,走上前台。领导讲话稿是面对受众的,需要把无声的文字材料转换成有声的文稿,稿子的质量如何,对领导讲话的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文秘人员应有前台意识,在遣词造句、结构文稿和修饰材料过程中,时刻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自己作为领导在前台面对受众讲话,应如何表达。应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借助于演讲稿的一些技巧,提升表达效果,包括领导讲话的哪里是高潮,哪里里可能出现掌声等等。
再次,走进人群。工作总结撰写的重点,在于把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都写出来,让阅读材料的人能有整体和宏观的了解。这种材料只作用于阅读者的单一感官,靠阅读来理解。而领导讲话稿是在人群中说话,写出来的东西,能让受众去直接接受信息,并可以随时做出回应。因此,撰写领导讲话稿,就应把工作总结的文字性材料转变成讲述性材料,让受众可感,一些书面特点比较突出的词汇和语句,尽量少用,特别是一些长句子必须拆分,并适当增加口语、俚语的比重,以此缩短与听众的距离。
二、文稿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转换
我们知道,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有用的经验。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见。而领导讲话稿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作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的文稿。两者均属于事务公文的范畴。两者虽然同属于事务性公文,但性质存在很大区别,在撰写过程,对两者必须区分清楚。工作总结主要是用来看,应偏重于理性结构和文字叙述;领导讲话稿主要是用来讲,应偏重于感性的表达。从工作总结向领导讲话稿的转换,必须讲究从理性到感性转换的“三变”。
首先,变对象。我们知道,同为事务性公文,工作总结与领导讲话稿面对的对象不同。工作总结主要是向上级领导或机关进行工作汇报,对象为上级。而领导讲话稿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本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人员或群众。在讲话稿中,开头有“各位领导、同志们”,中间有“同志们,以上是我们单位(部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本情况”“同志们,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最后有“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们单位(部门)过去一年工作的基本情况”,文中应有“回顾过去,我们踌躇满志;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正因为对象不同,两种文体应采用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
其次,变风格。工作总结是一篇结构完整、布局合理、详略得当的书面文字材料,其主要风格特点是客观、真实、准确、简洁,以简洁、朴素的叙述文字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按照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效果、经验及教训、今后的设想等文面结构的几个部分,做一次全面回顾和展示。而领导讲话稿虽然也贯穿上述几方面内容,其风格则存在一定区别,领导讲话稿的对象性指向,要求其必须能吸引和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在开头部分要着重突出工作成绩的总结,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文中关于主要工作做法部分,可以穿插有感染力的工作事例,以增强文稿的生动性。如,上一阶段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可以在讲话过程中,为大家介绍并做表扬,以体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再次,变逻辑。工作总结材料是按照“是什么——基本情况→做了什么——具体工作及做法→为什么——经验和体会”的基本逻辑展开,着重于工作总体情况的陈述。领导讲话稿应按照“做了什么——具体工作及做法→为什么——经验和体会→是什么——基本情况”的基本逻辑展开,着重于突出工作经验和体会的宣传,其中的中间部分——主要做法或措施部分,为了让受众能够清楚了解,对里面的每一项工作做法或措施,也大体按照先说“做了什么”,接着具体陈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如:引入精细管理,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就应先写“为什么要引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精细管理”等等。
三、文稿实现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
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时间段工作的全面总结,其重点在“工作总结”,而领导讲话稿对工作进行的总结,则重点在“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的重心在回顾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而领导讲话稿的中心,则是结合一个阶段的工作,对部门工作人员或群众进行指示或指导。这两者的文稿中间,体现的是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转换过程,具体来说:
首先,从客观陈述到讲演形式的转换。工作总结的形态是纯文字形式表达,文字讲究化繁为简、冷静、凝练,而领导讲话稿为纯口头语言形式的表达,侧重于“讲”,讲究的是生动、可感,需要注入一定有感情成分,需要一定的生动和感染力。如:工作总结中,可用“一年来,我们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来客观陈述一年的工作,而在领导讲话稿中,则可采用“过去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其中充满感情色彩。
其次,从文字逻辑规范到讲话重点突出。我们知道,工作总结偏重于工作完成情况的陈述,严格按照文字表达的逻辑规范行事,必须让工作总结材料的阅读者从中能读出工作任务完成的内容、措施和效果。而领导讲话稿则要让讲话的受众听明白,就应在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措施、重点效果上,加重语气,并有点渲染成分。如:工作总结用“克服工学矛盾,狠抓学习实效”,在领导讲话稿中,则可以“面对工作压力大,挤占学习时间,这样一对矛盾,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这一对工学矛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虽然领导讲话稿的文字逻辑性,比工作总结材料稍逊,增加了口语性,但重点突出,增强了受众的理解程度。
再次,从平铺直叙到节奏感明显。工作总结属于阅读材料,注重叙事清楚,让材料阅读者能够从文字中,认识和理解工作的情况。而领导讲话稿则需要面对受众,不断调动受众倾听讲话内容,需要一定的节奏感,如,采用一些排比句、设问句、祈使句等等,增强讲话的气势,引起受众的注意。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工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等等语句,增强讲话的气势,引起受众的注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如何写好公文材料,资深职场笔杆子写作心得汇编(35篇)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84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