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形象的鉴赏12页

2024-08-03 19:13:02 124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韬钤深处

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注】①韬钤:《六韬》和《玉钤篇》,皆是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谋略为“韬钤”。②牙签:书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用“暂”字,反用“高枕无忧”之意,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异曲同工。

B.颔联写诗人置酒会友、谈论兵法的场景,“挥麈”如“羽扇纶巾”,见洒脱从容。

C.“云护”句中,“牙签满”谓藏书之多,写出诗人是个勤学苦读之人,呼应诗题。

D.“星含宝剑横”句中,写诗人夜观天象,见七星北斗如剑横放,写出一种兵戈气。

答案D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见七星北斗如剑横放,写出一种兵戈气”说法有误。该句意思是戚继光看书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此处的“宝剑”是实指而非虚指。

(2)(鉴赏人物形象)汉代班超曾经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尾联看,诗人与班超在抱负、气概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二人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都希望有一番大丈夫立世的作为;二人都有一种不甘平庸、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概。异:二人境界与格局有高下之别。班超以封侯为人生志向,侧重个人功名;而诗人志向不在封侯,而在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侧重平治天下,更有一种无我的至大至刚的崇高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态度的能力。本诗尾联“但愿海波平”意思是“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班超所说的“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意思是“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可看出他们都有高远志向,不甘于碌碌无为。班超实现志向的方式和目的是“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也就是求得封侯以使个人立言立名。但戚继光却直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指升官封侯并非我内心的真正志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这里是反用班超的典故,表明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更有一种无我的至大至刚的崇高精神。这一反用,高下立判。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形象的鉴赏12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02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7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