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材料一: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探月工程走过20年 九天揽月 探索不止》
材料二:月亮一直是我们遥看的对象,寄托着我们的无尽情思;月亮也是我们探索的对象,承载着我们的无限梦想。
以上二则材料给你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看月与探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解析(1):
在构建作文的文脉时要注意几点。
1.主题要明确。首先,要确定文章文脉的核心是赞美祖国伟大的科学成就和中国人美妙的情思,从这个主题来展开,会确保文章不散漫、不偏离。
2.文章应该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可以是从发现月亮的美到探索月亮的美,或从探索月亮的美到发现月亮的美,又或者使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让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避免出现跳跃或重复的情况。
3.线索要连贯。在文章中,可以运用一些自己的所感所悟为线索来串联内容。这些线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
4.结尾呼应全文,仍要以月亮为结,写出青年人的抱负、理想和美丽的追求,强调主题,使文脉更加完整。这篇作文要写得精彩,那就得内容丰富,用词精美,一定要联想我们平时在阅读中掌握的,月亮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中常常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意象。
月亮常被赋予宁静与美好的寓意,它的意象尤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月亮是美的象征。如《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就是以明月来喻佳人。
在李白、苏东坡诗中,它又是故园、团圆的象征。月亮的圆缺与人的离别团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月圆之日常被视为家人团聚之时的美好。月亮还是永恒的象征。与人生短暂相对,月亮代表着永恒,这是诗词中最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之一。如能引用在许多诗歌、歌曲和艺术作品中有关月亮的句子,一定会使文章充满诗意,有一种爱的绵长、浪漫的温柔,以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月亮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团圆与永恒、爱情与浪漫,以及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这些意象使月亮成为一个富有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象征物。这个题材是我们每位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的。预祝大家都写出好文章!
解析(2):
“看月与探月”这个关系型的命题形式,自2020年的“学习与性格”之后,又一次出现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文题关注到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新中考命题的元素,对考生的思辨力有较高的要求。
“看月与探月”代表两种行为,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月”意象丰富:圆月代表思乡、团圆、美好、纯洁……残月暗含悲伤、寂寞、缺失、残破……“看”,是观察审视,“看月”是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了解其外型特点,从而引发内心感受。无论是圆月如镜,皎洁如月,还是残月如钩,缺月疏桐,都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寄托和表达,“看月”还承载着人们对宇宙的好奇与向往。“探”是探寻、探求、探索,“探月”偏重对月内在品质的了解与探求,以求得更新、更深的突破。“探月”,更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追求与探索,是航天人科学家追逐梦想的实践行动。
根据这个题意,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描写你我他看月探月的故事,叙述你我他看月探月的经历,想象你我他看月探月的情境,以及由此所得到的收获与启迪;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分析论证看月与探月两种行为,两个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勾连剖析看月与探月之间的逻辑;还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赞美人类社会从看月到探月的进步与发展,更进一步联想到文学与科学之间的碰撞、传承、联系与发展……
写好这个文题的难点在于要明了看月与探月之间的关系,厘清看月与探月之间的逻辑。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不能很好地诠释题意。这个文题选材范围广阔,文体选择自由,高阶思维特征显著,有较高的区分度。青春奋斗,追逐梦想,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凡人微光,成长历练……同学们平时积累的素材都可入题。
解析(3):
“月”代表着心中憧憬的美好、希冀实现的愿望、为之奋斗的理想。“看”是满怀着想象、充溢着梦想,“探”是探索、钻研。“看月”和“探月”之间是梦想与现实、憧憬与奋斗的关系。
“探”是材料和题目的关键词,也是作文的关键词。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实现梦想,达成愿望。中国人坚持不懈、历经磨难、攻克难关,“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实现了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古人的梦想,也大踏步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有奋斗才有未来。仰望星空,不忘脚踏实地。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中,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持之以恒,还要勇于挑战,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承载着我们的无限梦想”,人类的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看月与探月》范文4篇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091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