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文笔很好却写不好公文?其实只需要一个改变
刚入门时,我曾为自己的工科出身犹豫过,怕文字功底不够,怕文学素养不深,在公文领域走不远。直到后来受教于两位高手,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师傅的师傅是物理专业,我师傅是地质勘探专业,这二位都是弃工从文且都有很大建树,其中一个还参与起草多篇中央领导讲话。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好公文靠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主要是文字能力,而是思维方法。
其实,当文字表述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后,文章质量层次的差别更大地体现在思维层次上。因为公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很多时候再赏心悦目的华丽词藻不如管用到位的朴实语言。在此前提下,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不是由语言本身带来的,全部源于思维的方法。因此,公文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法。在锻炼思维上,应该注意把握这么几条:
“戴着镣铐跳舞”-坚持遵规与创见的统一。这是著名教育家钱梦龙的话,我感到用在公文写作上尤为合适。起草公文最大的前提,就是要符合行文规范,符合政策方针,符合纪律规定,符合领导要求,有的还要符合本单位自己的具体规定。这些条条框框,是起草公文必须遵从的大原则,离开这些去天马行空地写作,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着调。其实,很多人的差距就在这里,尤其是自命文字水平不凡的,通常是随性而写,很容易跑偏。因此,起草公文时脑子里应绷紧这些弦,在这些原则下审慎思考,围绕这些要求去谋篇布局,这样文章即使语言平实,但绝对不会跑偏,行家一看就能懂、上手就能改。当然,有自己的思考和创见就更好了,这样文章的层次自然就上去了。但无论怎样,在思维方法上要把规矩立起来,这是根本前提。
“换位思考行文”-坚持代言与自言的统一。很多公文都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在写,特别是对从事秘书工作的笔友来讲更是这样。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扮演领导“代言人”的角色。代言必须要做到换位思考,坐在别人的椅子上考虑问题。尤其是领导讲话,不仅要把握领导的视角、领导的风格,甚至还要模仿领导的口气。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关键是思想要坐到领导的椅子上,关注点放在领导的关注点上,以前我们已经说过很多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给领导讲话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地把领导以往的材料搬出来改头换面重复使用,只有适时加入自己的思考,才会给领导耳目一新的感觉。
“语无实意半句多”-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公文具有指导性操作性,有的公文还具有强制性指令性。因此,起草公文必须要源于工作实践,对接工作实际,要说管用的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话。无论起草什么公文,头脑中始终要有一条“工作线”,行文要围绕工作要求、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去展开。当然,有时这条线是明线,比如工作报告类的公文;有时这条线是暗线,比如研讨类文章,即使提的是原则性理论性的思考,也是有工作线暗藏其中的。当然,这就需要作很多调研,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搞清楚、掌握透,真正找准用理论之矢射实践之的诀窍。在内容实在管用的基础上,再做遣词造句、对仗升华的形式层面的工作,这样才不致于本末倒置。
“执简驭繁是谓文”-坚持凝练与发散的统一。公文宜短不宜长。想当年战争年代,毛主席起草的很多公文都是极为精炼,包括古田会议的决议都是非常简洁明了。习总书记也反复提倡讲短话、写短文。这就要求我们起草公文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尤其是对相同类型单位、相近领域工作、相似人员群体,能够提炼共性的规律性认识,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信息量。同时,对同类文章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使用,也应该学会发散思考,举一反三、推此及彼,当然不是说语言上就要洋洋洒洒一大篇,而是指文章的适用性上应该融会贯通,同一类文章要学通学透、把握规律。比如,对工作汇报稿通常有几部分、每部分有哪些内容以及怎么破题等等,应该心中有数,主题再怎么变,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为何文笔很好却写不好公文?其实只需要一个改变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3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