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为: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1.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
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
答案:
1~2连词,表承接“来”“就”。
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7~8连词,表转折“却”。
9~11连词,表递进“而且”。
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14.连词,表因果“因而”。
2.何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________《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岳阳楼记》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18个文言文虚词常考用法+教材实例9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81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