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尚书》认为“知易行难”,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知”与“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以说知行合一。
“实”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从字形上看,上半部分是“宀”,下半部分是“贯”(后简化为“头”),“贯”意为财物宝贝,即“实”的原始含义是用财物宝贝充于屋下,代表着充裕富裕实在。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实”字渐渐引申出实心、充实、符合客观情况等含义,注重现实、讲究实际、崇尚实干,成为较早形成的民族精神之一。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观望古今,古有儒雅书生挑灯夜读,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看今朝,吾辈青年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以奋斗之青春,召奋斗之年华。乃曰:人生唯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
于青年而言,应提高主动实践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要迈开脚,走进城市农村、企业工厂,更要勤动脑、勤思考,深入理解国情民情。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思考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应当成为社会实践的更高目标。
足履实地,不骛虚声。所有的成功成效,都在于实践实干,脚印踩得实,步伐才走得稳。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唯实靠实、善作善成,以实践求真知、以实干解难事,以实效作检验,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5高考语文作文丨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411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