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了:举例论证必是三个“君不见”导入,联系现实言必称“揆诸当下”,结尾呼吁必引“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种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出现,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那么,在当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当下写作与评价的痛点表现——考场作文千人一面,装饰化、趋同化、套版化;命题试图堵塞这些套作通道,考察学生在现场如何临场变通、弱化模板,探出新路径。二是教考衔接的内容,材料设问的信息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第一题显性关联,题目综合起来也与《反对党八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等篇目隐性关联,以期引导考生用足教材、用活教材。
写作时同学们固然要围绕古诗文的价值来谈,但不宜孤立地泛论古诗文的重要性,以为碰到旧题、原题而直接套作关于“古诗文”的单概念话题作文,而应该从题出发,因题制宜,对题中其他相关信息有所呼应,比如反思将古诗文做装饰品的片面做法、关联“现代生活”、体现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等等。
【审题指导】
材料从学生的学习真实现状出发,首先描述了学生在写作中引用古诗文的现象,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古诗文在作文中的多种应用方式,并说明“古诗文成为装饰品,甚至在现实中也存在这种华而不实的作风”这一客观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文”。在这一则材料中,有对考场“文风不正”的批判,对语文教学的担忧,但最重要的,则是启发我们思考,古诗文的魅力何在;学习古诗文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人,我们应如何对待古诗文。
其实,材料所述的这一现象本无可厚非。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在作文水平较好的情况下,适当引用古诗文确实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可能提升文采分数。但问题就在于很多同学引用古诗文,但只是浮于表面,并未深入了解、真正懂得古诗文的内涵,从而出现误用、滥用等现象,反而因文害意。
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本质意义在于领悟经典,从而真正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并非仅仅为了分数,一味地将古诗文作为外在装饰、得分工具。当学生们真心热爱国风,自然会主动关注古诗文,从浅显的“背诵金句”逐步迈向深刻地“领悟经典”。此外,脱离教育考试的层面来说,现代社会中的人常常忙于拼命奔波,却忘记了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忘记了等一等灵魂的脚步。而古诗文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不仅让我们浸润在语言之美中,而且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美的熏陶,为我们的灵魂注入源头活水。同时,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让我们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5高考语文作文丨2025届广州市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27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448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