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生成机理、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范文(4410字)
一、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生成机理
(一)“意识形态”一词的起源与发展
意识形态也称“观念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其英文词源自希腊文idea和logos,意为观念的科学。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当中第一次使用该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该词并指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其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其所代表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随其代表阶级的消亡而消亡,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诉求。除此之外,意识形态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之间既有同步性,也不总是保持同步性,它可以独立地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创造发明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各种要素资源加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配置,人类生产效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不同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信息全球化快速推进,信息传播媒介高度发达。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英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正是看到了信息时代文化信息传播极具便利性,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科技先发优势为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展开掠夺提供了意识前提。今天我们可以得出,意识形态也许正在“转场”,但绝不可能“离场”或“空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生成机理、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范文(4410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664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