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开宗明义:“文人画,画中含有文人之性质、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陈师曾认为文人画是表达作者性灵与思想的载体,画面中含文人之性情、感想与追求。画家作画不必刻意专注于艺术表现中形而下的技巧,也不必过分拘泥于物象原貌。否则,他的个体风格与情感就会受抑制。
清代石涛有云:“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文人画的可贵之处源于何处?就在于它经过了作者性情的陶冶与思想的倾注,因而不会千人一面,毫无生气。与此相伴,它也能让观者感同身受,涤除玄览,澄怀味象,这便是文人画的精义所在。
在中国传统绘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人画成为区别于宫廷绘画、民间绘画和宗教绘画的四大画种之一。复兴文人画,应具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方能完善。
关于绘画与人品的关系,早在北宋,郭若虚曾有言:“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冤才贤依仁游艺,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郭氏论画,首次在画史上把人品与气韵甚至画作的质量联系起来,虽稍有绝对,但强调人品对绘画的重要影响,亦有其合理成分。20世纪,陈师曾提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此论为未来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傅抱石在分析和比较了董其昌、沈宗骞、陈师曾三人关于中国绘画思想的研究后,针对董其昌的“读书、广见闻、脱俗”之说,沈宗骞的“清心、读书、却誉、正体”之论,极力赞成陈师曾的观点,提出:“人品”“学问”“天才”,此为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不仅如此,傅抱石更是把上述三者看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指导思想,并由此提纲挈领地引出中国绘画的体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稽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057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