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12-27 19:14:15 127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垄断之势。唐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无数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作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的繁荣大抵有三个阶段,即景云中至安史之乱前后(盛唐和代表转折时期的集大成的杜甫);贞元、元和间的中唐诗坛;大和、大中间的晚唐初期诗坛。三个阶段,各自繁荣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诗歌思想主要倾向的不同,而这则直接受到士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盛唐诗人之追求风骨、兴象、自然的美,与此时士人强烈的入世思想,与他们对建立功业的热烈向往,与他们的充足自信心是分不开的,是他们这种情怀在美学理想上的反映。近百年的安定繁荣,国力强盛,培养了这一代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豪雄气概与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几乎处处流露出来。一大批诗人把边塞写得那样神奇壮伟,山河、功业、豪情,完全融为一体;向往、追求、理想,一切都带着明朗基调与乐观情绪。这就是盛唐风骨的思想基础,也就是盛唐风骨表现出清刚壮大的特点,而不同于魏晋风骨悲怆慷慨的原因。可以说,没有这种昂扬的精神风貌,就不会有盛唐风骨,盛唐诗歌之所以为盛唐诗歌,也就难以想象了。

唐代社会衰败的到来,特别是安史乱起之后,政局的突然变化在士人中引起了不同的心理反响。像杜甫那样,同情生民疾苦,系念朝廷安危,一片忠心,一腔血泪,遂在创作中走向写实,于“世上疮痍”中成为“诗中圣哲”。诗歌思想从盛唐的倾向于理想主义转变为杜甫的倾向于写实,当然与战乱引起的杜甫复杂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有关。但不久,另一部分士人便表现出了另外的倾向,他们在突然到来的大战乱面前表现出了出世的心理状态。“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沉”,他们原先那种渴望立致卿相、建立不世功业的理想,被安史之乱和继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外族入侵、战乱连绵的政局一扫而光,他们感到生不逢时,在剧烈动荡的生活面前,表现出一种不知所措的情绪。他们已不再追求清刚壮大的气概,而是追求冷落寂寞的境界,追求冲淡与韵味。士人心理状态的变化,造成诗歌思想的这种转变。而诗歌思想的这种变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标志着唐代诗歌繁荣的第一个高峰的结束,转入一个过渡期,等待着第二次繁荣的到来。

待到贞元、元和年间,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它的智囊们,才仿佛从不知所措的心绪中惊觉起来,产生了一种渴望挽救唐王朝的衰落、渴望中兴的强烈愿望。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改革主张,永贞革新自不必说,韩愈的反佛老、裴度的平淮西,以至白居易在《策林》中提出的对政治经济问题的种种见解,都是这种改革愿望的反映。只要看看柳宗元的那种执着求实的精神,看看韩愈反佛老的那种坚决的义无反顾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他们尽管政见不同,但希望朝廷强大起来、幻想中兴却是一致的。正是士人的这种改革精神,这种重又振奋起来的心理状态,才给贞元末至元和的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如果要简单地描述贞元末至元和年间文坛的总的风貌的话,那么可以用一句话加以大致的概括,便是:充满革新精神。诗歌上“讽喻”说的提倡,散文上“明道”说的出现,为革新精神在文学上的反映固不待言;诗歌思想上韩、孟之尚怪奇,李贺之追求瑰丽斑斓,也无一不充满革新精神。正是这种革新的精神,促使中唐诗坛出现了众多创作个性极其鲜明,彼此之间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差别极大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派,出现了唐代诗歌的第二次繁荣。可以说,唐诗的第二次繁荣,与此时士人的改革精神关系至为密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48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474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