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现场不写稿
——从一篇讲话稿的起草和修改谈开来
成文
前不久,我们单位就某一重要专项工作召开现场推进会。
现场推进会,自然要到现场去开,会议现场是我市所辖的一个县,距离市区约有120公里。这次会议,采用先考察、后座谈的方式,一共安排了4个实地考察点;考察结束后,与会人员先坐下来听汇报、作交流,再由我代表会议主办方就推进工作作讲话。
会期整整一天,实地考察主要安排在上午进行,我的讲话安排在下午,中午照常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尽管会前我已经对下级同事代拟的讲话稿作了大幅修改,中午还是争分夺秒,结合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对讲话稿作了再次修改,重在增强针对性和现场感。座谈交流的时候,我边听边记边思考,又把一些有用的信息融入讲话稿,对听到的意见建议作了适当呼应。
经过三轮修改,代拟稿完全变了样。考虑到这篇稿子的修改颇具典型性,我按照打一仗总结一次的习惯,会后及时组织参与文稿起草的同志进行了写作复盘。
复盘一开始,我就问起草组的同志,在动笔起草这篇稿子之前,你们当中有谁预先把4个考察点走过一遍?结果不出我所料,尽管这是写好稿子的基本功课和必备条件,而且会议筹备时间包括写稿的时间是充足的,但在场的同志没有一个人做到。我想,这种闭门造稿的现象,恐怕不是特例、个案,暴露出“作风不实,文风必虚”这个机关文稿写作的通病,必须从转变观念、建立制度抓起,以正本清源之法彻底断掉“文风虚浮病”的病根。于是,我先是就“不到现场不写稿”给起草组的同志上了一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不到现场不写稿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643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