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创新发展研学旅游”“鼓励具备研学旅游资源的各类单位提供优质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供给”。作为一种乡村文旅新业态,乡村研学旅游既能为教育提供独特的载体,也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资源,推动农业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
公考角度解读 01 标准表述 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研学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1469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422亿元。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地区以其原生态的自然地貌、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农业乡土资源,为设计研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宝贵的“基因库”,形成了重庆沙坪坝田园研学、云南墨江非遗研学、浙江余东农民画研学基地等一系列“明星”研学基地,以“农业+研学”“文化+研学”的特有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也要看到,部分乡村研学产品还停留在挖红薯、割水稻、掏鸡蛋等初级层面,千篇一律,缺乏在地特色;部分乡村提供的研学产品缺“研”少“学”,高水平的研学教师和合理的课程设计还很缺乏;部分乡村的研学产品在餐饮和住宿等服务配套上仍显不足,旅程的舒适度与安全性有待提升。对此,需从多个角度入手,优化提升乡村研学旅游的产品供给。 02 对策表述 挖掘乡村资源,打造有特色的乡村研学基地。基层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乡村研学发展规划,分类分区域编制乡村研学产品规划,优选打造研学特色村,建设一批研学旅游重点村,科学引导乡村研学发展,避免同质化和无序竞争。应组织专家学者和当地村民共同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业产业等特色研学产业,并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自然季节变化,因时制宜设计季节性的研学活动。 提高课程质量,形成高质量的乡村研学课程。引导各乡村及相关企业拓展研学发展思路,结合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的研学课程。鼓励当地高校教育、农业相关专家及中小学优秀教师、文旅产业人士加强对乡村研学基地的专业指导,根据教学规律科学设计乡村研学项目,帮助乡村研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建立健全乡村研学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与研学基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定期针对研学项目的研学价值、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展评估,建立黑白名单。 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全方位的乡村研学体系。加大对乡村研学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研学基地、实践教学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改善乡村的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条件,提供更良好的研学环境。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乡村研学专业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对研学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服务流程,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学旅游活动的安全监管,确保学生在研学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03 结语 在政策引领与多方协同下,深挖乡村特色资源、优化研学课程体系、完善服务配套支撑,乡村研学旅游将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创新注入持久动能。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 2025年2月12日 第05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乡村研学游不能缺研少学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991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