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以铜、锡、铅为材料, 通过制模、制范、结壳、浇铸、修整、校音等数十道工序, 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列成组,悬挂用于演奏。“合瓦型”设计、“失蜡法”铸造和“一钟双音”校音,是该技艺的核心技术,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使铸件形成“合瓦形”,产生双音区,构成“共振腔”,从而对其所在的振动区起到负载作用,有助于编钟进入稳态振动。
曾侯乙编钟(部分)
随州地处鄂北“随枣走廊”,是商周时期铜料运输的交通要道,文献中称“金道锡行”。富集的铜料资源,促使随州地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诞生了灿烂的青铜文明。1978年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也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遵循古法,涉及材料学、冶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同时还实现了金 属造型艺术和音乐表现艺术的完美结合。然而,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时代在秦汉之际 慢慢谢幕,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也逐渐走向衰落。如今,这一传统技艺在随州工匠的手中得以 再现并传承。
(摘编自李文军等《探秘“国家级非遗”随州编钟制作》)
材料二:
曾侯乙编钟将各种不同的青铜钟根据音调大小的秩序进行排列后悬挂于钟架,使用木槌进行演奏。曾侯乙墓葬是根据周朝八音乐器法进行分类,基本上所有的乐器都能够从中找到。曾侯乙编钟上镌刻了和音乐相关的铭文,比如说律名以及标音等,同时还有磬盒铭文、磬铭文等相关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先秦时期的乐律。曾侯乙编钟还体现了出我国古代的雕饰成就,其利用高浮雕和浅浮雕所雕刻的甬钟以及铜人底座上所刻画的蟠龙纹饰,非常具有层次感与立体感;钟架木质横梁的铜套上雕刻的花瓣以及镂空的龙首,就如同一条真龙遨游在花丛中;钟架立柱上有人体图案,人腰间佩剑,其双手朝上举起,神态非常自然。曾
侯乙编钟外形是曲尺形,辅以圆雕、浮雕、阴刻等装饰技法,外形古朴庄重。一些钟表面有 些凸起的“钟枚”,用处是减小声音的扩散,发出更加浑厚的低音。曾侯乙编钟表面镌刻了 铭文2828 字,从现阶段的考古发现中能够了解到,在春秋中晚期便已经有了错金工艺同时普遍用于铭文的错嵌中。错金工艺在战国时期有了更快的发展,曾侯乙编钟上的错金铭文便 是一个很好证明。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111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