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03-22 15:28:06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老、病、死,人生的第一大问题当然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有生必有死,讲得彻底一些,人生其实就是个体生命从生到死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因此,人在面对死生事大(《庄子·德充符》引孔子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这一人生的第一问题时,就不能不对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亦即人寿几何作出思考和发出感叹,而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感发的嗟叹,也必然是人生苦短。对此,我们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发掘其原因:首先,个体生命的时间流量确实是相当短暂的。尤其在古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的困苦和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就是甚为短促的。如当代人会自豪地说: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些,九十不稀奇。而古人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但即使是年过古稀,甚至活过了百岁,若和宇宙的无穷无尽相比,则人寿之倏忽如白驹过隙,也仍然让人感到心悸。这就是引发人生苦短的第一点原因。其次,就在那短暂的人生历程之中,生命却又随处潜藏着脆弱易摧的危机。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就揭示了生命和健康随时都存在着异化之威胁的道理。这也从人生无常的角度加深了人们人生苦短的忧惧,缘此便构成了第二方面的原因。再次,人生还有一个质量的问题。古代社会中,寒士们的生活实是相当寒伧,甚至悲惨的,所谓居大不易(这个字其实包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就道出了一般寒士拙于生计的艰难和窘迫。而即使是那辈仕途顺利的士大夫文人,面对着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压和经常产生的政治风险,其心情也很难达到舒畅通泰的地步。因此,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成了人们普遍的喟叹,而这无穷的忧患又促使人们倍感人生之中美好时光太过短促。这又是产生人生苦短思想的第三方面原因。故合而言之,面对着人生短促的严峻事实,人们就几近本能地会产生出深沉的生命意识和惜时心理来。

然因不死不老原属虚幻之望,所以古人渴求生命永存的生命意识,很快就转化成为对于衰老的忧惧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这在古代文学中更多地表现为人生如梦”“浮生若梦一类消极的慨叹。我们发现,唐宋词人几乎是集体性地咏叹着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苏轼对于人生的看法,表现在其诗中,最为警策的是如下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意即在表达人生行踪之无定犹如雪泥鸿爪;如往深层发掘,也就是一种人生飘忽之感。而在词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四字。但比起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来,词中的人生如梦却似乎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它已融入了他大半生的人生体验和覃思深虑。

苏轼人生如梦的透彻感悟,既来源于他命宫磨蝎(《东坡志林》卷一自语)的身世遭遇和人生体验,同时又是他欲摆脱烦恼、挣脱世网的思想武器。从前一点来看,他的这种人生感悟未免显得悲观和消沉,而且又明显受到过佛家四大皆空和道家人生如寄思想的影响;而从后一点来讲,则又表明了他在面对人生烦恼时善于作自我宽慰和自我解脱的聪明——既然已经认定和吃透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那么正像兵书所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世间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看穿,还有什么烦恼不能解脱呢?再换个角度来说,则虽人生在总体上说不过是场春梦,但是人却又要在这梦境中生活几十年光景,并且还须脚踏实地地处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总不能让自己老处在忧患和梦幻般的境界中吧?因此其折衷的办法便是:在整体的烦恼人生中,尽可能地享受其局部可得的快乐!于是苏轼终于又从我欲乘风归去出世返回了何似在人间入世,从而形成了他珍惜人生和依恋人生并又努力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的人生景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240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404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