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高三省级联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是中国在美食方面冠绝全球?
首先,中国有两大“地理优势”奠定了“美食王国”的基础。
一是中国地大物博、食材丰富。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土壤、地形和气候,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二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生存。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温带,温度、降水都非常适合生存繁衍。
中国还有两大“历史优势”巩固了“美食王国”的地位。
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未曾断绝。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能保持五千年长盛不衰、未曾中断的文明,这使得中国在美食烹饪方面的技法和文化能够得到相当完整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中国美食煎、炒、炸、蒸、煮、烤、烙、焖、氽、煲等丰富多样的制作技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华美食文化成型于商周时期,不断发展变化,至清代发展出“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后来浙、闽、湘、徽四地的菜品也因形式丰富、味道上佳而加入其中形成了“八大菜系”。今天,中国美食早已不限于“八大菜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菜系和小吃,它们互相影响、促进,使得中国美食文化向着更高层级迈进。
二是中国历史上不断融合吸收外来饮食文化。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现今常见的很多美食材料,如辣椒、蒜、香菜、胡椒、茄子、红薯、土豆、葡萄、玉米等等都是历史上从外国传入到中国的,中国美食能有今天的繁荣局面,跟这些外来食材的输入密不可分。
(摘编自《历史地理决定:为什么中国的美食能冠绝全球》)
材料二:
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特别是火和工具的使用在促进人类进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渔猎、畜牧和种植造就了多种文明。小麦和稻谷紧随人类迁徙的脚步,把更高的文明传到世界每个角落。人类文明的足迹,可以通过饮食、食具和生产工具加以判断。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作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是中国农耕文化村落的源头之一。在此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重新修订了对世界农业起源时间的认识。同时发现的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彩陶,也是人类最早的饪食具。
北方的粟黍文明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大地湾遗址人类骨骼稳定同位素证据表明,约在距今五千九百年时,黄土高原的粟作生产逐渐替代黍作,成为主要农作物形态,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和文明发展进步。
华夏祖先对获取食物抱有宽广的胸怀和精准的拿来主义。除本土农畜品种外,还从世界各地引进新品种,如小麦、土豆、玉米、番薯、番茄、大蒜、辣椒、芝麻等。华夏文明是在立足本国又吸收外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最早饪食具——陶器的发明,被看作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除上山遗址发现的万年彩陶外,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鼎。距今四千年前的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了青铜爵。从先秦到两汉,各类饪食具名目多达百种,铁质、漆质饪食具逐渐得到普及。唐宋以后,瓷器成为普遍应用的饪食具。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名扬四海。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5届河北省高三省级联测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254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