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03-30 16:46:02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一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312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37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