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语段阅读10页

2025-07-04 10:48:46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红岩》语段阅读10页

(2021·安徽芜湖·一模)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红岩(节选)

①又一个深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

②风门边挤满了人,久久地望着那挂满刑具的刑讯室。夜风吹来,带着萧瑟的寒意。

③追悼龙光华以后不久,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大家都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江姐不仅为党,也为大家受苦,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敬佩而又十分痛苦。

④“猫头鹰和狗熊到女牢去了!”

⑤余新江一惊,眼光立刻转向女牢。黑沉沉的夜里黯淡的狱灯,使他看不清远处。“提谁?”焦急不安的声音又在询问。

⑥“江雪琴!”

⑦“是她!看,江姐出来了!”“又是江姐。”余新江的心像沉甸甸的铅块,朝无底深渊沉落。所有的牢房,一时都陷入难堪的沉默。

⑧过了好些时候,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传来特务绝望的狂叫,混合着恐怖的狞笑。接着,渣滓洞又坠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⑨听得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江姐沉静、安宁的语音,使人想起了她刚被押进渣滓洞的那天,她在同志们面前微笑着,充满胜利信心的刚毅神情。听着她的声音,仿佛看见她正一动也不动地站在刑讯室里,面对着束手无策的敌人。可是江姐镇定的声音,并不能免除同志们痛苦的关切。

⑩大概是江姐的平静的回答,使得敌人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讯问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楼七室同志们焦灼的谈话又继续了。

“又是叛徒甫志高!”余新江愤怒地骂了一句。他又问:“和江姐一道,川北还有人被捕吗?没有,就她一个。”

“听说华蓥山纵队在公路上抢救过江姐,但是阴险的特务,前一夜用船把江姐押到重庆……”“唉—”人们痛苦地把惋惜之情化为一声长叹。刑讯室里又传来了声音,是徐鹏飞毒辣的笑声。“谅你一个女共产党,还制服不了?你不愿讲,好,我们帮你打开嘴巴。来人!”接着,传来一阵狼嚎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

“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这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

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又是一阵泼水的声音……

(有删改)

1.简要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挨”能不能用“度”来替换呢?为什么?

(2)结合选段相关情节,概括江姐的人物形象。

4.“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这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为什么说敌人的咆哮是“绝望”的?

5.根据你对《红岩》的阅读,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地名或人名。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这通道为一部分难友顺利逃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1.敌人夜审江姐。

2.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沉凄冷的气氛,烘托了狱友们紧张、担心的心情,为下文写江姐受到敌人的疯狂迫害做铺垫。

3.(1)不能。“挨”表现出这一夜令人感到痛苦而漫长;如果换成“度”,仅能表现时间的更替,无法表达丰富的内涵。

(2)深沉坚强,大义凛然,有着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品质。4.因为敌人凶残的审讯、酷刑都无法使有着钢铁意志的革命同志屈服,他们的声音是气急败坏的、无可奈何的,他们得到革命机密的妄想落空了。

5.白公馆华子良许云峰

【解析】

1.本题考查事件概括。

记叙事件的六要素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概括事件时要选择重点要素进行概括,本题里时间,人物,经过要素是必须包含在内的。寻找事件时应回归原文从具体语段中寻找概括,语言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根据第①段“又一个深沉的暗夜,降临在渣滓洞集中营”,可知时间:夜晚;

根据第③段“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大家都知道,为了保卫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了多少摧残,获得了多少同志的尊敬。经过绝食斗争,敌人被迫接受了条件,不敢继续迫害了,现在却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严刑拷打,很显然,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可知人物:江姐,敌人;经过:审问江姐;

故概括事件为:夜晚,敌人审问江姐。

2.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在内容上,可以为全文奠定基调,也可以交代相关背景;情感上,有渲染气氛、衬托(烘托)情感的作用。应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判断描写方向:根据“夜风吹来、萧瑟”,可知运用了环境描写;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联系“那挂满刑具的刑讯室”,可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刑讯室);情感:夜晚,在刑讯室,冷风袭来。渲染阴冷的气氛,烘托狱友担心、紧张的心情;作用:联系下文“江姐被押到渣滓洞里来,日夜拷问的次数,已经无从计算了”,可知为下文江姐受到敌人严刑逼问的情节的展开做铺垫,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红岩》语段阅读10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970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410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