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语段阅读5页
(19-20高一上·福建厦门·期中)
1.根据《乡土中国》有关内容,补充完成下列表格。
指称乡土中国的概念 |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
礼俗社会 | a |
b | 借助文字的社会 |
差序格局 | c |
维系私人的道德 | d |
e | 家庭 |
男女有别 | f |
【答案】
a.法理社会。b.借助语言的社会。c.团体格局。d.维系着人民的宪法。e.小家族。f.男女求同。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乡土中国》第一篇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礼俗社会对应于其他社会,那是法理社会。第二篇“在乡土社会‘面对面’社群里,在熟人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第三篇“在乡土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可根据对称的文字总结出“借助语言的社会”。第四篇“西洋社会是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差序格局”。第五篇“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在差序格局中,从已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孝和……忠信”,根据乡土社会“维系私人的道德”可对称性地指出,其他社会是“维系着人民的宪法”。第六篇“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叫‘氏族’……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父子之间是主轴,夫妇成了配轴”,由此来看,乡土社会是根据单系亲属构成的社群,与“家庭”相对应,应该是“小家族”。第七篇“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故男女之间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机动性的情感,这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语段阅读5页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041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