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09-18 17:44:47 121
联系客服提示-公文范文网-试题试卷网-慧文公文专家库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文三个领域都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今日的中国人多少能背上几首他的诗词,讲上几段他的逸闻趣事,东坡这个名字和李白、杜甫一起,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与记忆。

苏轼一生,基本完整地经历了一个人会在承平岁月可能遇到的种种悲欢离合。春风得意时如少年中举、制科高中、玉堂草诏,落拓愁闷处如黄州江涛、朝中党争、万里南迁、海角天涯,更有日常生活间的人情冷暖如兄弟亲睦、爱妻早逝、重逢故友、和解旧敌。除了因战乱而纷离流落,每一个后来者都能够从苏轼的一生寻觅到自我的相似,并通过他的选择寻觅自己生命的下一步方向,特别是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实际上,宋仁宗四十二年的太平盛世为成长于斯的苏轼提供了极高的文化艺术起点,而神宗、哲宗两朝持续的和平安定又是苏轼得以充分挥洒天才与积学的保障,加上世人罕逢的亲自跻身权力中枢的经历,才使得苏轼的种种人生思考显得如此真切与深刻,才使得苏轼对于人情美好的期待、追求以及亲身实践如此地令人感动。苏轼的这些生命痕迹就被记录在他的高妙文字之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苏轼人生及其思考的窗口,在苏轼留下的三千弱水间获得一瓢之饮。

(摘编自朱刚《《东坡集>导读》)

材料二:

历代对东坡词的评价的确言人人殊,但在今天,至少有几点已基本成为共识:一是扩大词的题材。苏词突破词体久已形成的狭小格局,将写景、记游、说理、咏史、言志、抒怀、悼亡、送别、乡恋、友情、田园、国事、咏物、谐谑等等内容纳入词中。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其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反映出苏词内容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充实。在这些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中,词人完成了多方面自我情志的抒发、自我形象的塑造,完成了词史上由模拟歌伎舞女声口的代言向直抒胸臆的立言的转变,完成了由情感内涵的共性化个性化的转变。金代文学家兼文学批评家元好问这样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清人陈廷焯也说: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都是一语中的的评价。

二是突破词的音律。词在五代和两宋是一种合乐文学,就是说,是一种可供演唱的歌词。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苏词普遍存在不太顾及配乐而歌、不受词乐束缚的特点。有足够的史料表明,苏轼不是不懂音律,他的词作间或也有合乐可歌者,但更多的是不合乐律的作品。关于这一点,他的门人晁补之称: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词乐在南宋后逐渐失传,以至于词到后来完全成了脱离音乐的案头文学,因而这些当时人的论述就成了最可信的证明。我们在苏词中也偶能看到乐句与文句不相符合之处,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咏杨花词》末三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按律当作五、四、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按律当作四、五。这些或许正可看成他主文不主声遗留下来的痕迹。

三是创新词的体制。苏轼对词的语言加以改革,语言也一改花间词人径小质轻、镂金错采的面目。他的许多词在章法上不合上景下情的成规,句法上笔力雄劲,戛戛独造,寓以诗人句法。从他开始大量使用词题词序,这是因为他的词题材多样,反映面广,远非唐末五代缘调而赋或宋初人的单一内容可比,必须加上短题长序,与正文相互补充发明。他还将集句这种诗歌中的形式用于词中,又发明隐括词,将前人或诗或文略加改动而为词作,如《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哨遍》为米折腰隐括渊明《归去来兮辞》。凡此种种,都是将词当作诗文之一体来自由发挥的表现。

四是改变此前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风格呈现多种多样的面貌。词在隋唐之际的草创时期,风格不只是婉约,甚至不以婉约为主。但自晚唐、五代开始,在文人词家的手中,出现了以花间”“南唐为代表的高峰,形成了侧艳的内容和婉约的词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词坛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因而被看作正宗。在婉约词风盛行的时代,一直有不少作家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创新,到了苏轼,这种创新便达到了新的阶段,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主要指他创立了与婉约相对立的豪放词风。

苏词在词史的地位非常突出,这不仅因为他词体创作的总体成就,也因为他革新词体给词坛带来的震荡,在词学界引起的争议。他以诗为词有意追求诗词合流,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词体,为词坛带来了新气象。

(摘编自刘石《<苏轼词集>导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李白、杜甫之所以能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与记忆,是因为他们的生命痕迹都被高妙的文字记录下来。

B.了解苏轼的生平、阅读他的作品,可以带给我们能量,让我们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能从他的诗文中找到突围的方向。

C.苏轼从多方面革新了词体,不仅丰富、充实了词的内容和主题,还完成了自我情志的抒发及情感内涵的个性化转变。

D.苏词在词史上占据了突出的地位,一是由于苏轼词体创作的总体成就,二是由于苏轼有意追求诗词合流,引起了词坛震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一生既有春风得意之时,又有失意愁闷处,更有现实生活的人情冷暖,这是其词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的重要原因。

B.清人刘熙载、陈廷焯及金代元好问都对苏轼词作的丰富性进行过赞扬,刘熙载评价苏词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45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366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