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25年智慧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299字
2025年以来,北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北海市统计局于8月10-20日,通过与相关部门座谈调研、实地调研、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北海市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北海市建成设施蔬菜大棚5.2万亩,规模稳居全区首位,其中智能化设施种植面积2300余亩,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覆盖3450亩。生猪存栏量达75.05万头,智能监测与精准饲喂覆盖16.2万头,家禽智能监测覆盖260万羽,精准饲喂覆盖14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约58万公顷,智能增氧技术覆盖鱼类651公顷、虾类2514公顷。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个,深水网箱标准箱1876口,小拱棚对虾养殖2.7万亩,工厂化养殖水体17.7万立方米,设施渔业规模居全区前列。在接受问卷调研的3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90.0%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与服务等环节应用到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农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模式(占40.0%)、精准农业/数字农场模式(占30.0%)、订单农业+智慧生产模式(占30%)。
(二)智能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北海市智能农机装备全域推广,无人机直播与植保技术覆盖一县三区,2025年春耕春种期间,全市投入农业生产农机具达2万台(套)以上。数字化养殖成效显著,海鸭蛋产业实现“一品一码”溯源,21家企业纳入追溯系统,合天宝龙5G智慧海鸭养殖基地实现水质监测、自动投喂及全流程溯源,北海凤集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建设凤集蛋鸡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化,带动蛋鸡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动物检疫体系智能提升,AI智能关联生猪入场、检疫信息,构建闭环溯源链,为2000余家肉商生成电子溯源二维码,扫码可追溯全流程数据。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智慧渔业”现代渔业格局,积极推广渔船使用渔船北斗卫星通信、电子渔捞日志等船用终端和数字化捕捞装备,完成北海市渔港视频监控接入项目以及涠洲、铁山港区AIS基站的建设,银海区已建成北海市首个“智慧渔港”。2025年,重点推进“北部湾陆海接力智慧渔场养殖装备与新模式”项目,开工建设集抗风浪网箱及宜机化筏架一体化的高稳型深远海养殖平台“北部湾一号”。应用了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或设备的受访户中,70.0%受访户对应用效果评价很好,应用的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或设备主要有智能化农机装备如农业机器人等(占55.5%)、智能灌溉系统如水肥一体化等(占40.7%)、土壤墒情/养分传感器(占22.0%)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北海市2025年智慧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299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525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