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创三站”“走三路”
XX县XX镇八名村“创三站、走三路”,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落脚点,活化载体、创新内容,做到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安排,用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以“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
在优质阵地中打造“活动站”,百姓走上“阳光路”。八名村根据五大平台建设和“8+N”志愿服务要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占地5000平方米,融合儿童玩乐、老年健身、移风易俗、扫黄打非等资源于一体。近年来,借助文明实践大舞台 进行文艺演出和科技讲解100余场,群众自发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普法教育、移风易俗等内容,弘扬正能量,高歌新时代。建立集图书阅览、微电影观看、歌曲演唱等多元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室;依托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党的理论进万家”活动40余次,组织观看、学习党的二十大盛况等时事热点,为村民传播新思想、新理念;面向每个屯户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时代新风”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群众参与度达到80%以上。八名村建立的集宣讲、教育、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活动中激活了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
在文明实践中打造“服务站”,村民走上“暖心路”。八名村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志愿者与村民搭起“连心桥”、“暖心桥”。以“天鹅湾一期”小区网格为工作试点,积极探索党小组与小区物业联合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工作新模式。志愿者在实践试点开设六点半课堂,为7户家庭解决生活难题。实践试点收到居民各类问询15条,回复率100%,提供服务20余人次。疫情期间,村党员志愿者共开展为老弱病残人员测体温、量血压等服务450余次,为居民解决生活类诉求12件,医疗类诉求32件,合计配送物资约2吨。除此以外,八名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农村书屋、镇文化站等阵地资源有机结合,通过“镇+村+户”三级发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典型案例范文(6篇)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03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