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采取走访群众,与乡、村两级干部座谈,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处理信访等方式,结合xx省xx县宅基地摸底清查统计数据,笔者对xx县宅基地的错综复杂现状有了一定掌握,同时也产生一些深刻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一)超面积使用现象较多
1982年6月26日,《xx省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办法》实施,规定平原地区平均每户建房规划用地不得超过二分半。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宅基地面积超标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原来的宅基地面积大,1982年划分宅基地时,工作难度大,大部分没有执行二分半的标准,甚至后来规划的村庄,执行的面积标准也大于二分半。有的鳏夫去世后,宅基地直接给了兄弟或者侄子。他们的宅基地往往相邻,于是合并成了一处宅基地。也有村民把宅基地给了自己的兄弟、侄子或者流转给了邻居。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宅基地超面积的现状。
(二)“一户多宅”现象有一定占比
《xx省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一户一宅”。大部分村庄按照家中男孩儿数量划分宅基地,一个男孩儿一宅,父母随其中一个儿子居住。一些村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庄没有规划,存在“断头路”“布袋街”,街道、胡同狭窄,排水设施不够便利。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一些农户在交通便利、排水方便的村头路边、自留地等地方私自建房。同时,他们也不放弃原来的宅基地,从而形成了“一户多宅”现象。有的农户接受了鳏夫兄弟、叔伯的宅基地,或者以流转方式接受了其他村民的宅基地;有的因为婆媳摩擦等家庭矛盾,老人随便找个地方,与儿子分开居住。这些因素导致“一户多宅”现象的出现。2022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xx县农户数256291户,占有两处及以上宅基地的农户数22125户,占比8.63%。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的思考范文4001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79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