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乡土老去,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养老实践,也是当前许多在村老人和即将返乡农民的理想养老图景。不过,这一理想似乎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毋庸置疑,对于健康老人来说,乡村开阔的居住空间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城市难以比拟的天然养老优势。然而,伴随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吃饭出行、精神陪伴、生活照料等养老需求逐渐凸显,村庄人口的稀疏和市场发育的不足此时却也成为在乡养老的劣势。因此,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不在健康老人,而在于如何为需求分散且高度细化的老人创造不离乡的养老支持体系。
近期,笔者及团队在河南调研时发现,当地正在推动的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建构以乡为基本单位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不离乡的养老。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河南省委改革办将乡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转型纳入7个微改革事项。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将“有序推进20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列为民生工作重点。在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下面笔者将结合此次调研重点——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的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经验进行总结。
汪桥镇敬老院于2007年建成,是乡镇办的特困人员(原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机构。转型之前,和其他许多农村敬老院一样,汪桥镇敬老院面临几大难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让不离乡的养老成为可能——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信阳经验范文2694字
链接地址:http://www.gwzj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861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