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发挥政协参政议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8月31日,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xx乡xx村、xx镇xx村、十星级文明户xx家等地现场参观,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县情实际为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来,我县围绕促进乡村振兴,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农民精神面貌明显转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一)转观念、聚人心,树立乡村文明风尚。一是革除陈规陋习,提升精神风貌。开展“改环境、塑形象、树新风”、“美在农家”、“美丽家园”等主题活动,举办“清洁庭院”评比,开展“共青团路、红领巾街”创建,共绘制文化墙15处,设置公益广告牌300余个,建成示范街路400余条,修订村规民约79部,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79个。组织开展“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讲15场,xx年推出“云宣讲”3期。制发《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和《全县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打造示范村屯122个。二是坚持典型引路,把好精神导向。开展“做文明有礼xx人”实践活动,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5期,培训1000余人次。召开最美家庭事迹巡讲会、家庭教育公益讲堂、爱岗创业巡回宣讲报告会等50余场,选树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70余人。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13个。开展“乡伴童行”爱心公益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开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爱心救助等志愿活动400余次,参与人数达900余人、捐赠各类物资5万余元。三是狠抓志智双扶,强化精神激励。制定《开展扶志扶智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评选“立志星”、“增智星”等“十星级文明户”4264户,选树“最美第一书记”“最美扶贫乡村干部”“最美脱贫户”等五类脱贫攻坚典型112人。建成“爱心超市”79个,发放奖励资金56万元,累计开展积分兑换4890多人次。县内媒体开设脱贫攻坚媒体专栏专版21个,在省市县各级媒体播发报道190多篇,我县“志智双扶”经验在《xx宣传》刊发,为继续推进减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改环境、重长效,塑造乡村文明形象。一是坚持环卫保洁常态化。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xx年以来,共设置垃圾收集点104处、垃圾箱2741个,配置保洁车辆132台(套),集中清理柴草垛3550个,建设垃圾转运站10处,成立清扫队79支,保证了日常清洁需要。推进农村“三清理一绿化”,实施垃圾、柴草、粪肥三出村,试点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并采取日保洁、月会战等多种形式,彻底治理农村脏乱现象,全面清除视觉污染,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二是坚持基础建设长效化。实施天然气入户、改厕等乡村振兴试点项目46个。在胡吉吐莫、连环湖、敖林西伯和江湾四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点。深入推进“硬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计改造农村泥草房4万余户,绿化、美化庭院7000余户,整修城乡公路总里程达到1708公里,村屯绿化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7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xx年至今完成了农村户厕改造2884户,另有1355户改造计划将于年底完成施工。同时,建设户外公厕28座。三是坚持管理机制规范化。突出制度约束,在全省率先实行草原禁牧、生态责任审计,划定生态红线面积1203平方公里,设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110人,完成水权、草原、林权确权。强化投入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环境整治达标乡镇、村进行补贴。制定出台《村庄清洁行动目标评价细则》,对全县农村环境实行常态化巡查,加大对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处理力度,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不回潮。